2025 年 11 月,要潮(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营的 “人民咖啡馆” 引发全国舆论争议。
这家在 18 个省份 20 个城市开有 27 家门店的连锁品牌,因招牌突出 “人民咖啡馆” 字样、装修用红色五角星等元素。

被人民网等央媒点名批评,陷入合规性与价值导向的双重质疑。
“人民咖啡馆” 的商标问题早已存在,自 2022 年起,涉事公司多次申请 “人民咖啡馆” 商标均被驳回,目前仅持有 “潮人民咖啡馆”“要潮人民咖啡馆” 两个注册商标。
但实际经营中,所有门店都刻意弱化 “要潮” 二字,门头最醒目处只写 “人民咖啡馆”,头像里 “要潮” 印章也极不显眼。

这种操作明显违反法律规定,北京策略律师事务所朱雪指出,注册商标人不得自行改变商标标识,该公司突出未核准名称的行为已涉嫌违规。
《商标法》还明确,“人民”“红五角星” 等标识易让公众误以为与国家机关有关联,具有欺骗性,原则上禁止商业使用。

明知申请通不过还执意使用,本质是想打法律擦边球蹭热度,这种行为若放任,可能引发更多商家效仿,破坏商标管理秩序。
从商业角度看,这家咖啡馆的 “人民” 标签更像赚流量的噱头,一杯咖啡售价约 30 元,价格并不亲民,与 “人民” 二字隐含的大众属性严重不符。
宣传语说 “用咖啡讲述中国故事”,但咖啡并非红色年代劳动群众的常见饮品,和红色主题缺乏文化关联,所谓情怀不过是牵强的营销包装。

舆论发酵后,企业 11 月 8 日发声明称要整改,将大陆门店改为 “要潮人民咖啡馆”,但港澳及海外门店仍用原名。
这种选择性整改根本没真正认错,只是迫于国内压力的权宜之计,核心还是想靠 “人民” 噱头在海外市场吸引关注。

更让人不满的是,公司负责人自始至终没出面回应,连使用 “人民” 字样是否出于情怀都没解释,进一步坐实了 “单纯逐利” 的印象。
争议的关键,更在于对 “人民” 一词的滥用。
人民网评明确指出,“人民” 具有鲜明公共属性和深厚政治内涵,承载着特定社会情感,不应被亵渎滥用。

把这样一个凝聚民众集体情感的符号,拿来做商业营销的工具,本质是对严肃概念的娱乐化解构。
要是这种做法被默许,以后可能会冒出 “人民奶茶店”“人民理发店”,慢慢让 “人民” 二字的严肃性彻底消失。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行为还可能造成 “低级红” 的效果,看似用红色元素,实则把红色主题商业化、表面化,削弱了其凝心铸魂的文化意义。

央媒之所以关注,就是因为商业行为不能突破精神底线,不能为了赚钱消耗社会共识。
这场争议给所有商家上了重要一课:商业创新有明确边界。
上海、浙江等地早就通过立法保护红色资源,明确了使用红线,“人民咖啡馆” 的教训证明,任何想蹭严肃符号热度的投机行为,最终都会引发舆论反弹。

对消费者来说,这也提升了辨别商业噱头的能力。
大家慢慢看清,有些所谓的 “文化情怀”,其实只是包裹利益的营销手段,这会倒逼商家放弃违规套路,转而靠产品和服务竞争。
对监管部门而言,事件可能推动 “严肃词汇商业使用” 细则的完善,减少模糊地带,让类似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制止。
2025 年 11 月的 “人民咖啡馆” 争议,是商业利益触碰社会价值底线的典型案例,从商标违规到整改敷衍,再到价值偏差,暴露了部分企业对公共利益的漠视。

“人民” 二字不是流量密码,而是民众的集体情感符号,绝不能被拿来博眼球、赚快钱。
这场风波最终以企业整改收场,但留下的思考远未结束,商业创新既要懂市场,更要守规矩、有敬畏,只有在合规和尊重公共价值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才能真正打造出有温度的品牌。
这不仅是对涉事企业的要求,更是所有商家都该守住的底线。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