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中医医院用中医药智慧筑牢流感“防护网”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11月14日上午,市中医医院大厅的养生茶台前人头攒动,浓郁的中药茶香扑面而来,市民们有序排队,免费接饮该院结合节气特点新调配的流感预防茶。随着冬季流感进入高发季,市中医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与临床诊疗特色,以贴心举措为群众筑牢健康防护屏障。

“除了咳嗽,是不是还觉得浑身没劲?”“嗓子疼不疼,咳痰是稀白还是黄稠的?”在治未病科诊室,科主任赵国荣正耐心为每一名患者把脉问诊,结合病情特点精准开具治疗方案。他介绍,立冬以后,气温波动加剧,前来就诊的流感患者有所增多,多表现为咽痛、发热、咳嗽、浑身乏力等症状。

就诊患者中,79岁的王奶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此前感染流感经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但仍感乏力、嗜睡,稍微活动就有些气喘。“这是流感痊愈后‘正气未复’的表现,老年人相对体质虚弱,加之基础病影响,病后调理尤为重要。”赵国荣向患者和家属细致讲解,随即制定了“扶正健脾”的个性化调理方案,涵盖食疗、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

“从中医理论来看,流感属于‘时行感冒’‘疫病’的范畴,核心病机为‘正邪相争’,防治关键在于扶助人体‘正气’(即免疫力)和科学祛除‘邪气’(即病毒),并全程贯穿‘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阶段。”赵国荣强调,中医防治流感讲究“辨证为先、内外合治、中病即止”,会依据不同证型、病情轻重采取差异化的治疗方案。患者需经专业医师辨证后使用,切勿盲目自行用药。

他进一步解读,风寒束表证表现为怕冷重、发热轻、无汗等,治法以辛温解表为主,可选用荆防败毒散等方剂、荆防颗粒等中成药,食疗推荐葱豉汤或生姜红糖水;外寒内热证(“寒包火”)为冬季常见类型,兼具恶寒无汗与咽喉肿痛、咳痰黄稠等症状,治法需发散风寒、兼清里热,推荐防风通圣散等,中成药可选防风通圣丸;阳虚外感证多见于体质虚弱者,表现为恶寒重、四肢不温等,治法以助阳解表为主,可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方剂及参苏丸等中成药。即使流感痊愈后,部分患者可能仍存在病后乏力、咳嗽迁延不愈等情况,此时需注重“瘥后防复”,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喝山药粥、百合粥,保证充足睡眠,适度散步增强体质,切勿过度劳累,助力身体“正气”尽快恢复。

在做好精准诊疗与瘥后调理的同时,中医更强调“未病先防”,应对流感,主动防护远比事后治疗更有效。为此,市中医医院结合节气特点与群众健康需求,特意调配推出流感预防茶,每天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免费接饮。“天儿一冷就怕感冒,听说医院有免费预防茶,特意过来尝尝,喝着温热舒服,心里也多了层保障。”市民张阿姨捧着茶杯笑着说道。

“这正是我们倡导的‘内服+外用+生活调摄’中医综合防治方案。”赵国荣介绍,医院推出的流感预防茶以玉屏风散加减而成,兼具补气固表、健脾祛风、清热解毒功效;同时还提供通用预防方,由金银花10克、贯众10克、芦根15克、生甘草5克、生姜3片组成,每日1剂水煎代茶饮,连续服用3至5天,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外用方面,可将艾叶、石菖蒲、苍术等药材打成粉末制成香囊,随身携带或置于床头、办公室,通过芳香气味净化环境;也可进行艾灸、艾条熏艾,日常搭配穴位按摩增强防护效果。生活起居调摄同样关键,他提醒市民牢记避寒保暖、清淡饮食、规律作息、心态平和四大要点,从多维度筑牢流感防护屏障。

临近中午,养生茶台前的市民依旧络绎不绝。一杯温热的流感预防茶,一套精准的防治方案,市中医医院以辨证施治的专业智慧、便民暖心的服务举措,为市民筑牢流感防护屏障,让这个冬季流感高发季多了几分中医温度与健康暖意。

记者 李静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9

标签:养生   临汾市   中医药   流感   中医医院   智慧   患者   市民   防护   中医   临汾   中成药   艾灸   乏力   屏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