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1958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
1982年1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1997年,主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级项目《犯罪心理研究》。1999年,主持公安部部级项目《社会心理调查研究》。2001年,主持公安大学引智项目《犯罪侦查与心理画像》。她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画像、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等,担任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曾对许多个案进行过详细调查,出版著作《犯罪心理学》。
【正文】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极为关键且充满变化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身心会发生显著的改变,家长需要格外留意并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
青春期的显著变化
如果将人的心理年龄在 18 岁内进行阶段划分,会发现其中有许多个时期,时期越多意味着变化越多、可塑性越强。在 18 岁内,变化最多的阶段,首推 6 岁以前,其次便是青春期。
青春期孩子身高的变化会带来心理上的转变。以前对成人仰视,心理上存在服从感,进入青春期后,很多孩子在身高上甚至可以俯视女老师,他们开始觉得老师和家长的话需要 “掂量掂量”。有的孩子会对爸爸说 “别打我,再打我也动手了”,此时身高决定了他们的视线,进而影响心理,让他们产生不服的情绪。而且青春期孩子年均身高增长 6 到 11 公分,声音也会变化。此外,发育还会带来心理变化,主要体现为独立性增强、更在乎自尊、性意识觉醒。
青春期即性发育期,心理学定义为能够生育后代的生理变化及完成。这一阶段被认为是人心理最危险的时期,人初次出现不良行为的高峰年龄点,12 岁开始逃学,15 岁达到高峰期。孩子在这个阶段会有一些异常表现,性问题尤其危险,一旦陷入虚幻的东西,可能难以自拔,因此需要家长特别关注。
家长应转变的教育模式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要及时改变教育模式,具体可做到以下 8 件事:
1、适时放手:早年可以直接命令孩子 “快写作业去”“走我们上学去”,但青春期时要告诉孩子,他们已经长大,有些事需自己做,需要帮助就开口,若不说家长便不管,不过家长要暗中留意孩子的举动。
2、尊重隐私:把孩子当作同事一样尊重对待,不要随意翻看孩子的日记等涉及隐私的东西,因为孩子长大需要独立的心理空间。
3、参与家庭大事:让孩子参与家庭大事,如家里老人病了,可安排孩子参与照顾,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便将来他们能更好地照顾家人。
4、反思教育方式:善于从孩子的态度中发现自己教育方式的问题,当孩子表现出不尊重时,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有不自重的行为,引导孩子明白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并学会自我反省。
5、关注朋友背景: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其家庭背景,让孩子有朋友的同时,避免与不良朋友同流合污。
6、培养共同兴趣:关注孩子的兴趣,尽可能与他们共同感兴趣,这也有助于找到孩子未来的职业方向。
7、给予信任:给予孩子信任,减少不必要的唠叨,因为过多的唠叨只会让孩子离家长越来越远,说话点到为止即可。
8、多元肯定:为孩子的善良、成功、负责等表现感到骄傲,评判孩子不能仅以学习成绩为标准,还要看他们是否懂事、能否照顾他人等。
减轻学习压力,探寻新方向
孩子处于青春期,父母首先要保证他们的健康。这一阶段孩子学习压力巨大,家长能做的不是帮写作业或讲课,而是安排好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陪孩子运动,每个周末拿出两个半天时间,带孩子跑步、打球、游泳等。因为孩子心情越好,学习越轻松,心情烦躁则可能导致成绩变差甚至患上抑郁症。
在竞争激烈的学习环境中,如果孩子学习失败,或许意味着他们不擅长这方面,家长要尝试帮孩子打开另外一扇门。例如 2008 年,孩子上中学数学不好,老师认为这样考不上大学,但家长应坚持让孩子锻炼其他能力,因为老师面对全体学生,而父母是一对一,在帮孩子找路方面责任更大。
正确面对孩子恋爱与性教育
当发现孩子恋爱了,家长可以冷静地和孩子谈几点:
1、肯定美好情感:让孩子明白恋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说明他们很可爱。
2、明确潜在危险:告知孩子爱情可能带来激动,但也存在危险,尤其要强调在没有能力负责和确定关系时,不要有性行为。
3、讨论异性关系:和孩子讨论异性,明确什么样的人可以做一生的朋友,但不能做恋人、爱人或伴侣,从初中就可以开始这类讨论,让孩子明白未来家庭生活所需。
在性的问题上,家长不要回避。让孩子坦然面对,明白性是怎么回事,用轻松的方式在初中阶段就向孩子讲清楚性教育的相关内容。
培养责任感,学会做人
在孩子重要的生日节点,如 10 岁、14 岁、16 岁,跟他们讲讲过生日的意义,比如 10 岁有民事权利,16 岁要承担全部刑事责任。告诉孩子以前很多事是爸妈代劳,以后做事要自己负责,要有责任感,明确告知哪些事坚决不能做。
总之,在青春期,比起学习,教会孩子做人更为重要。要让孩子明白,人最重要的是健康、守法、活得有情有义。家长对孩子有情,孩子会幸福;孩子对他人有情,世界会美好。避免孩子出现严重错误,这才是家长关注的关键所在。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