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迷信!明日出伏,无论有钱没钱,牢记“5个不”,顺应节气

“幽草虫响息,高叶露华凝”,不知不觉明天就要出伏了,这对大家无疑是一个非常兴奋的消息,因为出伏过后,三伏就宣布结束了,终于可以告别闷热的天气了。


出伏是夏秋交替的序曲,同时也是养生的关键时期,人们在饮食起居上一定要格外注意。每逢此时,老辈人都会提醒我们牢记“5个不”,那么这5个不指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尊重传统,安稳迎秋。

1、不去野河游泳

出伏了,但是白天高温依旧,北方多地最近的温度依然持续在30几度,然而此时正处于暑期阶段,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去野外游玩,往往喜欢待在有水的地方。兴起的时候还会下水游泳,感觉无比畅快。

然后野河的水看似表面温度适合,但其实内部已经较为寒冷,冒然下水恐有不测。另外入秋后雨水也似乎多了起来,如果遇见大雨涨水,那么有可能避之不及。

2、不露腰腹

出伏后,昼夜温差逐渐拉大,早晚的凉意愈发明显。很多人在白天穿着短袖短裤,晚上也习惯露着腰腹、脚踝,觉得这样很舒服。尤其是一些年轻女孩子,穿着更加清凉。然而,中医认为腰腹是身体的关键部分,寒邪之气很容易侵入。

古籍《养生论》就记载:“秋初夏末,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 所以,出伏后早晚出门最好备上一件薄外套,及时盖住腰腹;晚上睡觉也要注意盖好被子,不要让腰腹和脚踝暴露在外。

3、不猛吃贴秋膘

民间有 “出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出伏啃猪蹄,冬天不冷鼻” 等说法,这让很多人一到出伏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猛吃大鱼大肉,想要贴秋膘,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储备能量。

不过吧!经过漫长的三伏天,人体的脾胃功能还比较虚弱,刚刚开始恢复。此时突然大量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脾胃根本无法承受,不仅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这些营养,反而会加重消化负担。

所以,贴秋膘要循序渐进,先从一些清淡、易消化的 “清补” 食物入手,比如山药粥、南瓜粥、清蒸鱼等,让脾胃有个适应的过程。大约 10 天后,再根据身体情况逐步增加肉类等食物的摄入。

4、不忘记晒伏

民间在立秋后的末伏有晒伏的习俗,人们会把家中容易受潮生虫的物品,拿到阳光下暴晒,借助这一时节强烈的阳光杀菌除虫、预防霉变。

三伏是夏季最漫长的阶段,此时除了高温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潮湿,高温加上潮湿就形成了“桑拿天”,晚上睡觉的时候特别容易出汗,时间就了被褥容易滋生细菌,而且还有股异味。出伏后天气逐渐变的凉爽,干燥,而且阳光也比较适中,此时晒晒家里的衣物更加健康。对于晒伏,民间也认为是“晒福”,讨个好彩头。

5、不经常吃火锅烧烤

今年三伏天是真的闷热,夜市餐馆似乎食客都少了许多,毕竟这么热的天气大家都不愿出门。最近出伏了虽然还是有点炎热,但早晚气温降低,微风吹过似乎变得特别惬意。

这么好的天气当然就是要出夜市吃烧烤,吃火锅了,滋滋冒油的羊肉串,红彤彤的牛油火锅,让人欲罢不能。不过吧,烧烤火锅这些食物偶尔一次还行,隔三差五的吃不仅对肠胃影响很大,还会让人加重秋燥。

明日就出伏了,这些生活起居的经验大家一定要牢记,也是老辈人千年来总结的养生秘籍。遵循这些传统习俗中的养生智慧,便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好的关爱 。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9

标签:养生   节气   迷信   明日   有钱   脾胃   食物   天气   老辈   早晚   伏天   烧烤   高温   民间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