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仅象征性买美国大豆就停手,商务部回应话里有话,特朗普会不会再变卦?

釜山会晤的掌声还未散尽,华盛顿的焦虑已悄然浮现。当中粮集团采购的18万吨美国大豆装船离港时,美方农业代表或许以为这只是千亿美元订单的序曲。没想到,这批“诚意样品”竟成了阶段性句点——中国买家随后集体沉默,再无大规模采购动静。面对白宫高调宣传的“1200万吨采购承诺”,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的回应耐人寻味:“农产品贸易是中美磋商成果之一”,却对具体数量避而不谈。这种外交辞令背后的潜台词,市场心领神会:中方的采购开关始终握在自己手中,而非白宫的新闻稿里。

关税壁垒不破,市场规律就成了美豆的“隐形天花板”。当前美国大豆面临13%的进口关税,较巴西大豆高出10个百分点。按照《油世界》的计算,美豆需每吨降价45至50美元才具备竞争力。但现实是,巴西大豆正以价格优势持续蚕食中国市场——今年9月中国进口巴西大豆量同比激增29.9%,而美豆同期进口量罕见归零。即便中美政治氛围回暖,企业也不可能用真金白银为外交埋单。一位国内压榨厂负责人直言:“除非美豆价格跌到与巴西持平,否则采购就是亏本买卖。”

更让美方压力倍增的是,中国早已布局多元化进口渠道。巴西大豆收获季恰逢北美供应空窗期,而阿根廷产量的快速增长进一步填补了潜在缺口。数据显示,2025年底前巴西对华可出口量约400万吨,虽无法完全替代美豆,但足以支撑中国“边打边谈”的底气。当供应链韧性遇上政治不确定性,中方的采购策略显然更倾向于“风险分散”而非“孤注一掷”。

特朗普政府的反复无常,让中方学会了“留一手”。文档四中一句“暂停而非取消加征关税”道破天机:中方将24%的额外关税暂停期延长一年,既展现合作诚意,又保留反制工具。这种设计暗合2024年特朗普突然对华加征造船关税的教训——与其相信承诺,不如掌控筹码。更何况,当前美国大豆产业正陷入内忧外困:农场主粮仓爆满、投入成本飙升,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难以消化过剩产量。佐治亚州豆农莫岸泽的抱怨很现实:“我们不知道大豆该存还是该卖,政治波动让一切计划都乱了套。”

中方对美采购的“急刹车”,某种程度上也是一次压力测试。文档五指出,中国农产品进口主体已多元化,民营企业占比攀升。这意味着即便国企承担政策性采购,规模也有限,难以支撑白宫期待的天量订单。更何况,国内油厂进口大豆库存已创三年新高,下游养殖业持续亏损,供需基本面对高价美豆形成天然排斥。商务部那句“愿与全球伙伴维护开放稳定的贸易体系”,实则暗示美方:要想真正打开中国市场,就得先拆掉自己筑起的关税高墙。

农业贸易本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但若一方只顾搬石砸脚,平衡终难持续。美方一边要求中国扩大采购,一边维持对华芬太尼等领域关税,这种“选择性合作”难以持久。文档三中美国大豆协会董事的期待——“不希望农业被政治化”,恰恰折射出产业界的无奈。当贸易协议脱离市场规律,它更像政治表演而非商业契约。

中方暂停采购的冷静姿态,或许正是给美方的清醒剂。正如进博会上美国小麦和高粱的重新输华所证明:只要价格合理、规则透明,中国市场从不拒绝合作。但若特朗普政府再度变卦,企图用单边施压换取中方让步,那么大豆贸易的僵局恐怕只会从“暂停”走向“冻结”。毕竟,巴西的播种机正在轰鸣,而中国的粮仓钥匙,始终握在自己手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7

标签:财经   话里有话   商务部   象征性   美国   中方   大豆   巴西   采购   中国   美方   关税   政治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