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54年,汉景帝特意召见了邓公,并问了一个关键问题。
原来,谒者仆射邓公当时在前线担任校尉,回长安向汉景帝分析了前线的局势,包括朝廷、军队和诸侯联军的情况。
汉景帝问道:“你从前线回来,听到晁错被杀的消息后,吴国和楚国有没有撤兵?”
汉景帝这个问题,说实话,很不好回答啊!
实话实说吧,很容易让汉景帝难堪!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汉景帝此前杀了自己的老师晁错,目的是想借此向诸侯联军示好,希望他们能够退兵,不要再继续闹事了。
但是,很显然,吴楚联军并没有撤军,汉景帝的如意算盘落空了,白白杀了晁错。
邓公不仅如实回答了问题,甚至还在汉景帝的伤口上撒了把盐。
他说:“陛下,您的算盘打得不够响啊!你想想,吴王准备造反已经有几十年了,怎么可能仅仅因为封地被削夺就发怒?清君侧、诛晁错,只不过是吴楚联军打出的一个口号罢了。其实,吴楚联军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要杀死晁错,他们是铁了心要谋反。”
“陛下,您杀了晁错,今后恐怕就没有忠臣敢再向您进忠言了。”
汉景帝问:“你为什么这么说?”
邓公回答:“晁错之所以提出削藩,是担心诸侯王势力过于强大,难以控制。他的建议,是为了让朝廷更有影响力,也是为了让皇帝更加尊崇。”
“这本来是造福万民的大好事,但计划刚刚推行,他本人却被杀了。您这样做,毫无疑问会让忠臣寒心,谁还敢再给您提出忠诚的建议呢?您这么做,对内堵塞了忠臣进言的渠道,对外则替诸侯报了仇。我个人认为,您这么做是大大的不妥,您错了啊!”
汉景帝沉默片刻后,也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你说得对,我确实也很后悔啊。”
那么,晁错算是白死了吗?你觉得呢?当然不是白死!
晁错虽然被错杀了,但他的死也让诸侯联军失去了借口。
所谓“清君侧、诛晁错”的口号也就失去了意义。
在大局上,他们的目的已经达成,喊口号只是为了达到目的,现在军队的士气和人心已经开始涣散了。
说到底,晁错只是一个替罪羊,是汉景帝权宜之计的牺牲品。
汉景帝其实也是没有主意,别人说要杀晁错,他就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下令杀了。
当时邓公回来,告诉他杀错了人,汉景帝想了想,也承认自己后悔,确实杀错了。
这皇帝太没有定力,太没有主见了。
当然,话又说回来,他也很有主意、很有定力——一切都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
需要晁错削藩,增强自己权威的时候,他果然把晁错提到高位;面对诸侯造反,需要采取措施平息诸侯愤怒时,他绝不手软,把晁错杀了;但是,杀了晁错之后,又要凝聚人心,这时他又承认自己错了。
别人说他没主见、没定力,其实他有,只是所有的主意和定力都围绕着他自己的利益。
至于邓公所说的"忠臣没了,没人再敢提忠心的建议了",这也不一定。
君主的赏罚权是干什么用的?只要有人提出正确的建议,你给予重赏,就会有一批人继续给你提忠心的建议。
正如汉武帝后来的一段话所说,大意是:天下不是没有人才,关键是伯乐会不会用。大概意思就是这样,说白了,人才就像地里的韭菜,忠臣就像地里的韭菜,是割不完的。
而晁错白死了吗?自然没有白死。诸侯联军没有了借口,在实质上,在行为的正当性上,其实已经等同于谋反了。
自然也会有人首鼠两端,有人开始打退堂鼓。
而汉景帝最后承认了错误,为晁错平反了。虽然是迟到的正义,但说白了也是正义。
说到底,折腾了半天,只有晁错白死了,只有晁错这个冲在前头的成了炮灰,其他人基本上都毫无损伤。
晁错只能怪自己倒霉,碰到了一个薄情的老板!
职场最大的错误,不是搞砸事,而是看错人,跟错领导,成为弃子、炮灰!
你觉得是这样吗?
煮酒论英雄,读史通谋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李子霄 ,《资治通鉴》实践导师,畅销书作者,自媒体专栏作家。长期解读《资治通鉴》,深耕职场管理领域多年。
著有图书《门道:读一页就有用的资治通鉴》。
线上专栏《资治通鉴:领导智慧与成事之道》《制胜谋略:资治通鉴中的成事智慧》《刘邦的启示》等。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