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苹果公司发布iPhone 17系列新机以来,除了手机本身引发广泛关注之外,一系列官方配件也迅速上线,却意外成为舆论焦点。
其中,一款专为iPhone 17及iPhone Air设计的斜挎挂绳——不含保护壳,单绳售价高达479元——更是引来大量网友吐槽,甚至惊动科技圈名人罗永浩直言其“纯属割韭菜行为”。
罗永浩表示:苹果有权这么做,无关对错,这是是非判断,同时我也觉得这么割粉丝韭菜很恶心,吃相很难看,很臭不要脸,这是价值判断。
事实上,苹果产品和配件定价偏高早已不是新闻。从取卡针卖数十元、一块抛光布售百元以上,到如今近五百元的手机挂绳,苹果屡次因配件价格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而站上风口浪尖。
尽管部分用户已习以为常,甚至调侃“苹果税”已成品牌特色,但每一次新配件的高价推出,仍会掀起新一轮关于“值不值”的讨论。
对于这款挂绳,苹果官方客服在回应争议时表示,该产品“很有韧性,工艺精美,触感顺滑,佩戴舒适”,并承认“价格确实有点小贵”,但也强调用户可“按需购买”。
客服还补充道,苹果会参考用户的偏好研发新品,“希望提供更多配件让用户搭配使用”,而最终定价则“由市场决定”。
这番解释显然未能平息舆论。不少消费者认为,即便考虑到品牌溢价和设计成本,一根没有任何电子功能、材质也非奢侈品的挂绳定价近五百元,仍然难以理解。
有人讽刺道:“原来‘轻奢’已经不能形容苹果,得用‘科技奢侈品’才合适。”也有用户指出,类似功能的第三方挂绳在市场上不过几十元,苹果官方配件的高价策略缺乏合理依据。
然而,在一片质疑声中,也有忠实果粉站出来反驳。他们认为,既然已经花费高价购买iPhone 17,“何必再计较一条挂绳的钱?”甚至有人直言,“吐槽的都是买不起的”。
这种观点虽引来更多争议,却也反映出苹果用户群体中存在的消费分化:一部分人追求极致体验、愿意为品牌支付溢价,另一部分则越来越敏感于产品的实用性与定价之间的合理性。
苹果官网的信息显示,这款斜跨挂绳,预计发货日期需要2-3周,说明这款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还是有的。当然,这也和iPhone17系列(9月19日正式上市)还未正式上市有关。
这一次iPhone17系列“加量不加价”,而且全系256GB起步,就是为了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表现。iPhone17标准版不仅用上了120Hz高刷屏,还将后置摄像头升级为4800万像素双摄,256GB售价5999元,比上代iPhone16便宜了1000元。
这场围绕挂绳的争论,本质上已超越了一个配件本身,而演变为对苹果品牌定价策略、用户心理与消费文化的多角度讨论。在高端市场逐渐饱和、消费者选择日趋理性的背景下,苹果能否持续依靠“品牌光环”维持高溢价模式,仍需市场验证。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苹果每一次的定价动作,都已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成为一场社会层面的心态测验。而从目前的舆论反应来看,越来越多人开始拿起“性价比”的放大镜,来审视这个被网友调侃为“果粉自适应”的品牌。
iPhone17挂绳引发争议,苹果客服回应是有点小贵,建议按需购买。你会买iPhone17系列吗,是否会考虑选择这款售价400多的挂绳配件呢?
更新时间:2025-09-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