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时间过得真快,9月23日我们将迎来秋分节气,秋分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这天昼夜平分,各位12个小时,进入秋分后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气温明显转凉,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降到了22℃以下。
老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进入秋分节气后如果下雨,那么说明有冷空气南下,当冷暖空气相遇时就容易降雨,而一次次的降雨也就意味着一次次的冷空气南下,气温自然就会越来越低,当多次降雨后我们就需要穿上棉衣来抵御严寒了。
今年秋分节气不一般,为“早秋分”。一年有365天,一年有24个节气,因此一个节气差不多有15.2天,为了方便计算,人们都会把节气的整数日期标注在日历上,其实每年秋分交节都有精准的时间,今年秋分交节的时间在9月23日02时19分04秒,这个时间点太阳到达黄经180度。
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酉”位时为秋分节气,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说法,如果秋分交节的时间在“酉时”前,那么就是“早秋分”;而如果秋分交节的时间在“酉时”后,那么就是“晚秋分”。酉时对应17时至19时,很明显今年秋分交节的时间在酉时的前面,因此今年属于“早秋分”。
老话说“早秋分凉飕飕,晚秋分暖烘烘”,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当年秋分交节的时间在酉时前,那么这意味着秋分后的天气会非常的凉爽;而如果秋分交节的时间在酉时后,那么预示着秋分后的天气会相对热。
秋分节气阴阳、昼夜、寒暑变化的重要时间点,进入秋分后天气越来越干燥、气温越来越冷、黑夜越来越长,我们在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作息方面都要做出调整,无论多忙我们要牢记:吃3样,忌2样,安安稳稳过秋天。
1、吃秋菜
秋分节气这天,在我国民间有“吃秋菜”的习俗。所谓秋菜,指的便是野苋菜,进入秋分节气天气渐凉,昼夜温差加大,很多人容易受寒,而野苋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很适合在秋分节气食用。
老话说“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每到秋分节气,许多人便会去田间地头采摘鲜嫩的野苋菜,再搭配新鲜鱼片一同滚入锅中,煮成一锅“秋汤”,吃起来营养又美味,而且还有进补作用,食用后寓意着全家都健康。
2、吃汤圆
秋分节气除了尝秋菜、品秋汤外,许多地方还有吃汤圆的习俗。人们不仅自家品尝,还会特意煮上二三十个不带馅的小汤圆,用细竹签串起,插在田间地头、屋檐坎下,称为“粘雀子嘴”,这寄托着农人希望减少鸟雀啄食、护佑庄稼收成的心愿。
汤圆软糯香甜,是许多人喜爱的传统美食,尤其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不过,汤圆虽好吃,却不宜多食。汤圆的主要原料为糯米,其质地柔软黏腻,在肠胃中停留时间较长,容易引起滞胀感。如果一次性食用过多,会明显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可能导致胃胀甚至消化不良。尤其是老人与小孩肠胃功能相对弱,更不要贪吃汤圆。
3、吃梨
进入秋分节气后随着天气变得干燥,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咽痒、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而梨鲜甜可口、香脆多汁,具有润肺止咳、清热降火、生津止渴的功效,能很好的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秋分节气前后正值梨成熟的季节,因此在我国民间就有了秋分节气吃梨的习俗。
梨我们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将梨去核切块,加冰糖,百合、银耳和水炖煮,可增强滋阴润燥效果。
1、忌吃过量辛味食物
在五行中,秋季属“金”,象征着收敛、沉降与成熟。进入秋分节气阴气开始变得旺盛,人体与天地相应,养生之道也应随之调整,以“收”为主,不宜过度发散。
因此进入秋分节气,在饮食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按照中医理论,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等,多具有发散的作用,与秋季“收敛”的自然特性恰恰相悖。若秋分时节过多食用这类辛散之品,容易助燥伤津,耗散肺气,这会加剧口干、咽燥、皮肤干涩等“秋燥”症状。
秋分节气在饮食方面我们宜遵循“少辛增酸、滋阴润燥”的原则,适当减少辛味食物的摄入,以助肺气清肃、滋养阴液,与此同时可多食一些应季的润燥之物,如梨、蜂蜜、百合、银耳等,它们性味多甘平或甘润,能有效缓解秋燥,助益脾胃,为安度秋冬打下良好基础。
2、忌盲目秋冻
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很多人为了提高身体的耐寒能力,在秋天会选择秋冻,即天凉后不过早的穿厚衣服,以此锻炼体温调节功能。
然而,进入秋分节气之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明显减弱,冷空气活动趋于频繁,气温下降速度加快,昼夜温差显著增大,尤其夜间常常寒意袭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一味坚持“秋冻”,不及时增添衣物,那么就非常容易受寒感冒。
特别是对于体质偏弱的老年人和儿童,秋分后的防寒保暖更应引起重视。老年人气血渐衰,机体抵抗力和适应能力下降;孩子则身体机能尚未成熟,对外界气温变化反应较为敏感,这两类人群尤其需要根据实际气温灵活调整着装,早晚出门建议备一件轻薄外套,夜间睡眠时也需盖好薄被,防止肩背、腹部受凉,避免引发感冒、腹痛或关节不适。
总结,9月23日就是秋分节气了,在这个由热转寒、阴阳转换的关键时节,我们无论多忙,都要牢记“吃3样,忌2样”,才能安安稳稳、健健康康地度过秋天。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