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11月18日电 竞争力智库、北京中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18日在北京联合发布《中国县域发展监测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揭晓了“2025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2025中国百强县市)、“2025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区”(简称2025中国百强区)等名单。

《报告》显示,2025中国百强县市分布在17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地区),经济总量达13.7万亿元,以不足全国2%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0%以上的GDP。在区域格局上,东部地区高度集聚,苏浙两省强势引领。在经济规模上,总量再攀新高,千亿级县市稳步扩容。在产业发展上,集群能级跃升,新兴动能加速成长。在民生福祉上,居民收入领先全国,消费活力持续释放,人居环境内外兼修。

报告显示,2025中国百强区分布于14个省份,经济总量接近23万亿元。苏粤浙继续领跑,区域集聚与协同发展态势强劲。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三千亿级市辖区数量跃升。服务业主引擎地位愈发稳固,产业持续向价值链两端拓展。

报告显示,2025中国中部百强县市在6个省份均有分布,其中安徽(23个)、湖北(22个)、河南(21个)数量位居前三。大量上榜县市分布在省会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周边,承接其产业外溢和功能疏解。

2025中国中部百强区地域分布呈现“湖北领跑、五省追赶”的格局。产业发展呈现出服务化引领、集群化承载、高端化升级的鲜明特征,第三产业平均占比达62.0%,新型工业正逐步向“智能制造、研发中试、科技服务”方向转型。


报告显示,2025中国西部百强县市中,四川以29席的绝对优势占据首位。但“头雁”经济体量巨大、多数县市处于“长尾”区间的格局尚未改变。产业发展仍较多依赖能源与矿产资源,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不够充分,产业韧性有待提升。此外,西部百强区尤其是省会城市核心区,高度集中了全省最优质公共设施与服务资源,“虹吸效应”较为明显。
报告认为,“十四五”期间,县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展现出强大韧性与充沛活力,“十五五”时期,面临着“换道超车”重塑竞争力或“破除瓶颈”拓展优势的历史性机遇。(完)
更新时间:2025-11-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