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裴翌尧
今年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
而在当下,“内卷焦虑”正是影响不同人群心理健康的高频诱因,亟需科学、多元的干预方式。当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副主任医师谢映针对“内卷焦虑”涉及的职场人、青少年学生、家长3大不同社会身份的人群,详细介绍中西医协同干预方法。
职场人可从“减压+调理”双管齐下
谢映指出,职场人群“内卷焦虑”多表现为职业倦怠——情绪耗竭、工作效率下降、失眠(不易入睡、早醒)等,中西医协同可从“减压+调理”两方面双管齐下。
从现代医学角度而言,若出现焦虑情绪明显(如频繁心悸、坐立不安),排除器质性心脏疾病下,可在心理医生指导下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减少心理内耗;针对失眠,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采用短期药物辅助(严格遵医嘱)以快速稳定睡眠,同时做好睡眠调整,如每天固定时间睡觉、睡前少看手机电脑减少蓝光刺激等,从根本上重建健康睡眠节律。
中医注重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通过药食同源、中医外治等方式,改善体质,调节情绪。
例如“肝气郁结”者,可取柴胡、郁金、玫瑰花等,泡水代茶饮,可疏肝解郁;“心脾两虚”者则可食用党参、黄芪、山药等熬制杂粮粥,可补养气血。
谢映建议,大家在每天下班后,还可按揉太冲穴5分钟(位于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间凹陷处),缓解紧张情绪;每周还可练习2次“八段锦”,通过缓慢的肢体运动调节气机,改善肩颈僵硬。
青少年人群更注重“温和干预+家庭支持”
谢映介绍,青少年面临“学业内卷”(如考试排名、补习班竞争),易引发学习焦虑、厌学,甚至出现自我伤害倾向。中西医协同更注重“温和干预+家庭支持”,避免加重孩子心理负担。
一般来说,可主动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让孩子知道“不是只有自己在焦虑”,减少其孤独感。若孩子出现明显厌学、情绪低落,家长可带孩子到儿童心理门诊进行治疗,通过非语言表达方式释放压力。
中医认为“久视伤血”,孩子长期刷题易耗伤“心神”,建议每学习45分钟,做眼保健操缓解眼部疲劳;同时,还可按揉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上2寸),调节心神。
值得注意的是,生活中要避免孩子吃过多辛辣等易加重“肝火”的食物,可每周煮2次莲子百合粥,帮助孩子平复情绪。
家长朋友更侧重“自我调节+家庭环境优化”
在谢映看来,家长“内卷焦虑”大多是攀比孩子成绩等因素,不仅会陷入情绪内耗,还会将压力传递给孩子。所以,中西医协同干预更侧重“自我调节+家庭环境优化”。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家长的长期焦虑与思虑过度最易耗伤心血,扰动心神。
生活中,家长朋友们可多专注于自身的兴趣爱好,避免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同时,要进行适度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此类舒缓的导引术有助于安定神志,精神内守。
饮食上,谢映推荐可多饮用小麦红枣汤(取浮小麦一把、红枣数枚同煮),达到养心安神、和中缓急的功效。
最为关键的是,家长朋友们应通过认知重构,意识到“孩子的成长不是线性竞争”,避免以“别人的孩子”作为标准。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