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一到,A股市场就开始晃悠起来。
之前涨得挺猛的科技板块,这阵子波动特别大,不少相关基金都在跌;反而那些能避险的红利板块,悄悄涨了起来。
就拿农业银行来说,从9月25号到10月22号,连续十几个交易日都在涨,还刷新了历史新高,这表现比大盘好多了。

港股里的内银股和煤炭板块,也跟着往上走。
这种“冰火两重天”的行情,在震荡市其实挺常见,但这次科技跌得有点狠。
同花顺数据显示,10月以来到23号,科创综指、科创50这些科技指数都在跌,电池、半导体这些板块拖了后腿。
反映到基金上,上百只科技主题基金这段时间跌了超过7%,其中富荣信息技术混合C跌得最厉害,有12%还多,金信、永赢好几家公司的基金也跌了10%以上。

本来想科技板块能再冲一阵,结果看这数据,不少人怕是都慌了神。
和科技板块相反,红利类基金这段时间表现特别亮眼。
还是看10月到23号的数据,大部分红利基金都赚了钱,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永赢中证红利低波ETF这些,收益都超过了5%。
不光是收益好,资金也开始往这边挪。

像红利ETF(510880),之前60天净流出了7亿多,可最近20天又流回了6亿多,近5天、3天也都是净流入,每天成交金额不算少,近20天累计成交超135亿。
红利国企ETF(510720)也是类似情况,之前流出5亿多,现在又流回4亿多。
很显然,大家都在从波动大的地方,往红利这种稳一点的赛道挪钱。

中信建投之前发的研报说,现在红利指数的资金流指标在年度低位,情绪和持仓热度都不高,后面可能有估值修复的机会。
这个说法我觉得挺有道理,毕竟市场一震荡,大家就更看重“安全”,红利资产的低波动、高股息刚好踩中这个需求。
在红利赛道里,投资者黄先生算是赚到了。
近一个月他加仓了1万块的红利低波基金,今年他的基金组合已经赚了10%。

他自己说挺满意的,而且他80%的权益资产都配了红利基金,没买沪深宽基,也没碰波动大的创业板。
像黄先生这种稳健型选手,在现在的市场里反而不容易慌。
他说自己不羡慕牛市里别人赚十几个点的收益,就怕资产波动太大。
这种心态其实挺难得的,很多人就是贪心追高,结果一震荡就被套,他倒好,守着红利慢慢赚,符合长期持有的逻辑。

而且他觉得红利指数能筛掉那些造假、不分红的公司,还会定期调整成分股、分红,这让他觉得踏实。
黄先生的配置也挺有讲究,不是一股脑全买一种。
他50%的仓位买了行业分散的A股大盘蓝筹红利基金,把这部分当“压舱石”;30%买了A股中小盘成长型的红利基金,想多赚一点;剩下20%买了港股的恒生红利基金。
他说港股波动虽然大,但估值低,吸引力不小。

不过买港股红利基金有个坑,就是税费。
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买,要交20%到28%的红利税,这对靠分红赚钱的基金来说,收益直接少了一截。
黄先生后来发现了一只通过QDII通道买的港股红利基金,只要交10%的税。
这个差别长期下来真不小,复利增长后能差很多。
而且现在大部分QDII基金额度都紧张,他说这种还能买的,得“且买且珍惜”。

我觉得他能发现这个细节,确实花了不少心思,不是随便跟风买的。
港股红利资产的优势,从数据上也能看出来。
银河证券的研报统计,近12个月中证红利指数、深证红利指数的股息率,比港股通高股息(CNY)和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低不少,后面两个股息率都超过了6%。

收益方面,从2024年“9・24”行情到现在,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全收益指数涨了42%多,比A股的中证红利、深证红利全收益指数都涨得多,前者才涨20%多,后者27%多。
有券商的投资顾问建议,稳健型投资者可以把A股红利基金当核心资产,保证组合稳定;再把港股红利基金当“卫星资产”,补充收益,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个建议我觉得挺实用,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把钱全投在一个地方,分清楚主次,既能稳,又能抓点额外收益。
不光是A股、港股的红利基金火,香港本土的红利ETF最近也很受机构投资者欢迎。
前段时间港交所开了个ETF峰会,会上说香港市场现在有200多只ETF,其中红利策略类的ETF,最近资金流入特别多。

恒生投资管理的首席执行官RositaLee说,有7只红利ETF的年化股息率大概7%,到现在为止,这7只ETF的资金流入已经有140亿港元,占了整个香港ETF市场总流入的37%。
这个比例真不低,能看出来投资者对红利策略的偏好越来越明显了。
招商证券国际的全球市场主管PatrickShum说,这些红利ETF受欢迎,核心是能分散风险。
不同的红利ETF覆盖的资产不一样,风险也不同,能帮投资者的组合降低风险,还能实现收益目标。

而且过去三年利率波动大、经济也不稳定,这种环境下,红利ETF刚好能发挥作用。
另外,这些ETF覆盖的市场也多,不光有香港本地的,还有英国、欧洲、美国的,能帮投资者赚全球市场的钱。
香港市场还有一种叫“备兑看涨期权ETF”的产品,最近也多了起来。
这种产品的优势是能提供更多收益来源,帮着分散风险。

在市场震荡或者小幅上涨的时候,就算股价没涨,投资者也能通过期权的权利金赚钱,如果基金还能分红,相当于赚双份。
本来想这种产品是不是完美的,后来发现也有缺点。
如果市场大幅上涨,因为卖了期权,股价涨的收益就被限制了,产品表现可能不如直接买股票;如果市场大幅下跌,权利金只能抵消一部分亏损,不能完全覆盖。

所以选这种产品,得先想清楚自己能接受哪种风险。
PatrickShum还建议,选红利ETF要注意三个点。
首先看分红频率,得和自己的现金流需求匹配,大部分红利ETF是按月或者按季度分红,比传统的固定收益产品灵活,尤其是利率波动大的时候,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
然后看底层资产质量,想多赚点的话,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在赚额外收益的同时控制风险。

最后看运营是不是方便,大部分红利ETF管理成本低,结算也简单,长期持有更划算。
毫无疑问,2025年10月的A股震荡,让红利资产成了市场里的“避风港”。
不管是A股红利基金的逆势上涨,港股红利的高股息吸引力,还是香港本土红利ETF的火热,都说明这种低波动、高股息的资产,在震荡市中很有价值。
对投资者来说,关键是找适合自己的方式。

像黄先生那样,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分仓配置,还注意税费细节,就很聪明;如果想分散全球风险,香港的红利ETF也是个选择。
不过也要记住,没有完美的投资品,红利资产在市场大幅上涨的时候,收益可能不如科技这类板块,得理性看待。
总的来说,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稳”字当头,找到适合自己的红利配置方式,比盲目追高要靠谱得多。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