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花卷33,一碗豆腐汤要69,贵到离谱的西贝,为什么总是挤满人

在罗永浩和西贝的“预制菜”风波持续的同时,就在9月12日中午,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发文感谢西贝,海底捞等品牌,又让这件事来到了高潮。

很多人第一次翻开西贝的菜单,心里都会一惊,一个花卷33块,一碗豆腐汤要69块,放在普通人眼里,这价格就是“坑人”。

于是网上的吐槽不断:“月薪不到五千别进门”,“就算月薪两万也吃不起”。

可奇怪的是,一边骂声不断,一边生意却火得很,2023年,西贝营收突破62亿元,全国有近400直营店,平均一家店年营收1500万。

节假日期间,北京、上海、深圳的门店动不动就得排队半小时,热门门店甚至要等上三小时。

对比一下超市里四个馒头只卖两块钱,路边八块钱一碗的兰州拉面也能吃饱,这反差让人更想问: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愿意花钱排队?

吸引中产阶层,提供“体面”的消费体验

在餐饮行业里,大多数品牌都靠价格战吸引顾客,动不动就是打折、买一送一,但西贝走的是另一条路。

它没有选择便宜实惠的路线,而是把重点放在“身份感”和“氛围感”上,说白了,就是让顾客觉得在西贝吃饭不只是吃饱,而是一种能代表自己生活品质的消费。

现在很多中产家庭对吃饭的要求已经不只是“管饱”,他们更看重体面感和稳定的体验。

西贝抓住了这种心理,强调自己是高品质的代表,餐厅装修有设计感,文化氛围突出西北特色,食材宣传健康、纯净、原生态,菜品主打手工和匠心。

这些元素叠加在一起,传递的核心信息就是:西贝不是普通餐馆,而是一个能让人觉得有面子的地方。

从数据上也能看出这个定位是有效的,几年前,西贝的人均消费大约在50到60元之间,而现在已经提高到80到90元,有的门店甚至能达到150元。

但尽管价格上涨,顾客依旧买单,这说明中产消费者愿意为这种“确定的好体验”持续付费。

在一个商品过剩、选择太多的现在,顾客越来越愿意为“省心”和“稳妥”买单,很多人宁愿多花点钱,也想避免踩雷,不想在重要的场合吃到差体验。

对他们来说,去西贝就是图一个放心:装修不会掉价,服务不会差,食材不会敷衍,价格贵一点没关系,至少可以保证朋友聚会、家庭聚餐都拿得出手。

“小贵大惊喜”

除了吸引中产阶层外,西贝把核心竞争力放在“体验超出预期”上,简单说,就是顾客虽然觉得价格有点贵,但吃下来发现值回票价,甚至比想象中更好。

为什么能做到?第一是产品层面,西贝的厨房是开放式的,顾客能直接看到食材处理和烹饪的过程。

这样不仅增加了透明度,还能让人更放心,食材选择严格,高价在这里就有了合理性。

第二是服务和环境,西贝特别注重互动和氛围,除了标准化的服务流程,还会安排一些额外的体验,比如魔术表演、送儿童玩具等。

员工培训到位,服务热情,让顾客感到被重视,餐厅装修上突出西北文化元素,不仅有特色,还能给人一种新鲜感。

第三是心理感受,西贝通过这种方式营造出一种“付出和收获不对等”的感觉,比如,有人可能花了500元吃饭,但觉得超值。

反过来,如果在其他餐厅花50元,可能觉得还不如自己做,正是这种“花得值”的反差,推动了顾客的重复消费。

很多人甚至愿意排队,就是为了再次体验这种超出预期的感觉,最后,西贝还有一个很精准的策略,就是瞄准家庭顾客,尤其是带孩子的家长。

父母的“避风港”

对很多家长来说,带孩子外出吃饭都头疼,孩子要么嫌无聊闹腾,要么嫌食物不合口味,但西贝很懂这一点。

走进很多门店,你会发现最热闹的地方往往不是点餐台,而是儿童区,孩子们玩得开心,家长们也能松一口气。

这背后,正是西贝有意锁定家庭顾客,尤其是有小孩的中产家庭,孩子高兴,父母觉得钱花得有意义。

回顾过去几年,西贝的价格争议一直存在,疫情前就有人说它贵得不合理,但结果是,品牌依旧不断开新店,收入也在增长。

这说明,习惯、刚需、社会分层和情绪价值,构成了西贝稳定的顾客基础,价格争议只是表面现象,真正支撑它的,是消费者背后的心理和社会因素。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6

标签:财经   花卷   满人   离谱   中产   顾客   家庭   价格   氛围   餐厅   块钱   心理   装修   体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