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特朗普突然对中国求和!原来是看不惯印度渔翁得利
特朗普上台后单方面挑起关税战,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当时,美国手握芯片、金融等多项王牌,气势如虹,试图以“泰山压顶”之势迫使中国就范。可现在呢?
如今,特朗普不远万里赴韩出席APEC会议,但明眼人都知道,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与中国领导人完成会晤。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美经历五轮艰苦谈判,就目前看来,这场世纪博弈的胜负天平其实已然悄然倾斜。
只能说,中国的反制,不仅让美国看清现实,还给予“中国替代者”迎头一击。

(特朗普对华态度发生转变,从过去的咄咄逼人变成说软化和让步)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咄咄逼人的特朗普,如今语气变得异常温和;曾经漫天要价的美国,如今也回归现实。而这次中美元首会晤的地点选在韩国釜山,而非美国本土。这一细节背后,是中美实力对比的微妙变化。
尤其是当中国展现出“敢于掀桌子”的实力与决心时,反倒是美国开始疾呼“要保持克制”,恳求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
这种角色的根本性转换,在本次釜山会晤前的一系列事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事实上,在很早之前,特朗普就多次公开表示期待与中国领导人会面,甚至暗示明年将会访问中国,为更进一步的合作奠定基础。这种公开示好,甚至连一贯的人权指责、台海挑衅等传统戏码都未见上演,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当然,这种变化并非源于美方的善意,而是源于实力的重新平衡。
只不过,能让特朗普不辞辛苦跑到韩国会面,认清形势也只是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答案藏在造船厂内。

(中美博弈下,美国造船厂衰退形势愈发严峻,印度企图渔翁得利,趁机抢占全球市场份额)
我们知道,关税大战之下,美国农场大豆库存堆积如山,从高科技企业到军工企业,稀土库存告急,这两个曾经被特朗普视为制胜法宝的领域,如今却成了美国最大软肋。
比起这来,真正打醒美国的,其实是中国对韩华海洋的制裁,这让美国意识到,若再不解决这一问题,是无法真正“让美国造船业伟大”的。
因为这一制裁表面上针对的是韩华海洋造船企业,实则该企业业务重心早已转向美国军舰制造,在中国新规精准打击下,美国不仅造船、维修船只艰难,就连美国制造、挂美国旗或美资控股超25%的船舶,都不得不每年付出大笔特别港务费。这对于造船业明显衰退的美国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没想到,中美博弈的白热化,却让印度看到了所谓的“商机”。观察者网报道称,莫迪在“印度海事周”上高调宣布,计划到2047年将印度船舶在全球货运量中的份额从1%提升至20%。在此基础上,印度政府还推出了一项价值约78.6亿美元的扶持计划。
莫迪自豪地宣称:“”21世纪,印度的海事部门正以巨大速度和活力前进”,并强调印度是“战略自主、和平和包容性增长”的象征。

(莫迪最引以为傲的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与福建舰比起来差距明显太大)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数据显示,早从2022年开始,中国、韩国和日本三大造船国的完成吨位,就已会占据全球超过90%的市场份额,这是印度再努力都远远无法企及的。
况且,最能证明造船能力的航母,印度与中国差的也不止一点半点。
就拿最让莫迪引以为傲的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来说,其从开工前就饱受“万国牌”争议,之后更是经历长达8年建造、9年舾装和海试、以及三次下水仪式后,才宣告服役,直接成为全球海军笑柄。
这恰恰也是让印度对福建舰眼红不已的原因:这艘8万余吨的亚洲最大常规动力电磁弹射型航母,每一个前缀单拿出来都让世界震惊一次,重要的是,其从首次海试到完成关键弹射海试,仅仅用了16个月!
纵观全球格局,中国通过一系列精准、有力的反击,已经让美国意识到:单极霸权的时代正在落幕,而印度企图在中美博弈下渔翁得利,从而实现“中国替代者”的跨越,只能说,想的太容易了!
更新时间:2025-11-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