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炸山秀”引争议,艺术与生态的博弈,该如何保持平衡?

在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一场 5500 米高海拔的 “升龙” 烟火表演彻底火了,但不是因为精彩,而是引来了众怒。

艺术家蔡国强和相关品牌本想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可在生态脆弱的世界屋脊搞烟花秀,反而让人质疑是对自然的亵渎。

可大家更关心的是,这活动咋通过审批的?环保漏洞到底咋补上?显然,只靠事后补救没用,治理还得靠双管齐下。

5500 米山上的烟花秀

9 月 19 日,知名户外品牌始祖鸟和艺术家蔡国强,在海拔约 5500 米的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搞了场 “升龙” 烟火表演,说是要 “敬畏自然”,结果反倒引来了一堆关于生态破坏的质疑。

才过两天,到了 21 号,这俩主办方就赶紧发了致歉信,说愿意听大家的批评,还承诺会根据评估结果补救。

西藏日喀则那边也没闲着,立马成立调查组去现场核查,说之后会依法处理。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喜马拉雅山脉那可是 “世界屋脊”,长江、黄河这些大河的源头都在这儿,高海拔地区的生态本来就特别脆弱,稍微折腾一下就可能恢复不过来。

用放烟花的方式致敬自然,这事儿本身就有点矛盾,放烟花肯定会产生各种东西,怎么看都不像敬畏自然,反倒更像没搞懂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主办方后来解释,说用的烟花彩色粉是能生物降解的材料,放完还会马上清理残留物,甚至要给草甸、农田翻土修复植被,保证不留下隐患。

但这话听着就有点站不住脚,懂行的人都能提出一堆疑问:青藏高原那边又冷、降水又少,生物活性还低,这些所谓的 “可降解材料” 到底要多久才能分解完?

烟花释放的那些化学残留,对当地的土地、水源、动植物到底有啥破坏?

再说翻土和植被修复,在这种脆弱的生态环境里,会不会反而把原来的生态给搅乱了,造成二次伤害?这些问题没说清楚,大家的质疑自然就停不下来。

光质疑不够

大家质疑这场烟花秀是应该的,但要是只停留在吐槽层面,以后说不定还会有类似的事儿发生。

真正该琢磨的是,这么一场声势浩大、可能破坏生态的活动,到底是怎么通过层层审批的?

在实际执法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也成了大家遵守的规矩,这些年在环保执法上确实有不少成效。

可问题也摆在这儿:生态环保这事儿太复杂了,就算有再多的执法人员和资源,也难免顾不过来。

一方面是信息不对称,很多时候环保问题暴露出来时,已经造成破坏了,执法成本特别高,另一方面是专业能力跟不上,环保执法需要各种专业知识,有时候遇到跨学科的问题,光靠现有的执法队伍很难提前评估风险。

就拿这次烟花秀来说,审批的时候可能执法人员也考虑了环保问题,但说不定因为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特点了解不够,或者缺乏相关的专业数据,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说明只靠上面往下推的管控,想把环保问题掐灭在萌芽状态,确实有点难,这时候就需要下面的力量跟上,让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人也能参与到决策里来。

环保要管得住

已故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谢林,在他的书里提到过一个思路:把每个人的小想法、小行动和整体的大方向联系起来,能让整个系统更有效。

这个思路用在环保上特别合适,生态环保有直接受益的人,也有会受损的人,让当地人和这些利益相关者参与到环保决策中,虽然可能会慢一点,但能让决策更靠谱,也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环保监督结构。

要让下面的力量发挥作用,有两个办法挺关键的,第一个是把环保决策体系打开,让当地老百姓能知情、能表态,甚至得让他们同意才行。

就像法律经济学家波斯纳说的,让直接受影响的人来参与,能让社会成本降到最低。

毕竟当地人最关心自己家门口的生态,哪儿的环境有一点变化,他们最先能感觉到,让他们参与进来,能避免很多 “拍脑袋” 的决策。

第二个是在环保领域搞点新制度,比如集体诉讼、让有争议的一方举证,还有争议和解这些,集体诉讼能让破坏生态的人付出更高的代价,不敢随便乱来,让一方举证能让事情更透明。

减少信息不对称,发现问题能及时停下来,争议和解能减少分歧,让下面的监督更有约束力。

光靠上面的立法和执法还不够,得和下面的群众监督、利益相关者参与结合起来,形成一张 “上下交叉” 的网,像这次这样的烟花秀才能被多方面管住。

这场烟花秀虽然惹了麻烦,但也给大家提了个醒:环保治理不是一方面的事儿,得把上面的大政策和下面每个人的小行动结合起来。

让 “美丽中国” 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这样才能真正杜绝类似的事情再发生。

结语

这场于5500米高海拔举办的烟花秀,起初便引发生态质疑之声,现如今各方致歉整改,看似尘埃落定,实则暴露了环保管控体系中潜藏的漏洞,令人深思。

光靠事后核查和补救不够,更要补上审批环节的专业短板,打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只靠自上而下的执法管控,难防类似事件再发生。

只有让当地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再加上集体诉讼、辩方举证等制度托底,让上下力量拧成一股绳,才能织密环保监督网。

这场烟花秀的最大意义,就是提醒大家:美丽中国的建设,既需要顶层设计的硬约束,也离不开每个人的行动自觉,这样才能真正杜绝 “以敬畏之名伤自然” 的荒唐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旅游   喜马拉雅   生态   艺术   烟花   自然   山脉   敬畏   青藏高原   江孜   海拔   世界屋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