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65岁的老年男性患者找到医生,他有这样的疑问,医生,我的餐后血糖控制得特别不好,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胰岛素的用量不够呢?
可医生却说,先不要着急去增加胰岛素剂量,不妨餐后运动一下,坚持一段时间,也许你会收到不一样的疗效。
问题是,运动真有助于控制血糖吗?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运动的过程就是消耗热量的过程,进食以后,热量容易升高,坚持运动,能够消耗一部分热量,从而有利于控制血糖。
运动可以更好地控制体重,很多人之所以会得糖尿病,是因为肥胖让胰岛素变得不敏感,当体重下来了,标准了,自然血糖也就好转了。
所以,在糖尿病控制的原则里,运动是至关重要的。
一项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悉尼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对5.9万名平均年龄为61岁的受试者进行了6.8年的跟踪随访,结果发现:与几乎不进行体育活动的人相比,每天进行5.3-25.9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可以将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37%;如果把运动的时间增加到26-68.4分钟,糖尿病风险可以降低59%;如果超过68.4分钟,糖尿病风险可以降低74%。
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坚持运动是何等的至关重要,即便没有糖尿病,坚持运动,也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说到这,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既然运动能够降血糖,那么究竟什么时候运动最好呢?

第一,餐后45分钟
很多人可能每天坚持运动了,但他们的运动时间选择并不正确。
餐后是不是可以马上运动呢?显然是不合适的,进食以后,大量的食物还停留在胃内,这个时候如果马上运动,很容易导致腹内压增加,容易增加胃食管反流的风险。
餐后45分钟再运动,不仅能大大降低胃食管反流的风险,还更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的吸收,更重要的,还能很好地控制血糖。
2024年,一项发表在《Th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的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早餐后45分钟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相比早餐后90分钟进行运动,在降低全天血糖水平和减少血糖波动上面更有效。
第二,傍晚运动
早上刚起床的时候,其实是不适合糖尿病患者运动的,因为这个时候气温比较低,再加上交感神经兴奋,这个时候血压容易升高,也容易出现急性心脑血管意外。
傍晚的时候运动,这个时候是有很多优势的,气温比较恒定,空气中氧含量比较充足,户外紫外线也不是特别强烈。
2022年11月,一项发表在《糖尿病学》期刊的研究发现,下午或晚上锻炼,能更好地预防糖尿病。
这项研究发现:在下午(12-18点)进行中度到剧烈的活动,可以降低18%的胰岛素抵抗。在晚上(18-24点)进行中度到剧烈的活动,可以降低25%的胰岛素抵抗。
作为医生,要提醒大家的是,即便是运动,大家也要注意,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不能人云亦云,很多糖尿病患者,总是认为只有剧烈的运动才能降低血糖,殊不知这是大错特错的,只要能坚持运动,这就是好事,哪怕只是每天坚持遛弯30分钟,也能对控制血糖有帮助。
更新时间:2025-10-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