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一生有多少男人?2013年其墓葬被发现,揭开历史真相!

她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女性之一,身兼“巾帼宰相”“风流才女”的双重标签。然而,那些载入史册的男人,真的是她一生的纠葛吗?

直到2013年,一座被蓄意毁坏的墓葬在西安被发现,近千字的墓志铭,才揭开了一个被掩盖了千年的秘密,也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位传奇女子最深的羁绊,究竟在何方。

十四岁的春天与太子李贤的悲歌

公元664年,一个女婴在陕州呱呱坠地,她就是上官婉儿。

然而,她等来的不是祝福,而是灭顶之灾。

同年,她的祖父、当朝宰相上官仪因替唐高宗起草废后诏书,得罪了权势滔天的武则天,被以谋反罪处死,家产抄没。尚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和母亲郑氏一起,被没入皇宫掖廷,沦为最卑贱的奴婢。

这是一个从云端跌落泥潭的开局。

但她的母亲郑氏,是一个识大体的女人,她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从婉儿四岁起,郑氏就教她读书识字。稍大一些,婉儿便终日泡在后宫的内文学馆里,成了那里最特别的一道风景。

命运的齿轮在婉儿14岁那年开始转动。

这一年,已出落成娉婷少女的她,满腹才华再也藏不住了。武则天听闻宫中竟有如此才女,便亲自出题考较。面对这位权倾天下、更是自己灭族仇人的“天后”,婉儿对答如流,不慌不忙,文采斐然。

武则天大喜过望,当即免去她的奴婢身份,破格提拔为“内舍人”,留在身边负责起草诏书。

从此,一代女皇身边,多了一个乖巧伶俐的少女身影。对于武则天而言,她收获了一支才华横溢的笔;对于上官婉儿而言,她抓住了一根从地狱爬回人间的绳索

也正是在这个情窦初开的年纪,她遇到了自己的初恋——太子李贤

李贤是武则天的二儿子,当时的储君。一个是被命运捉弄的罪臣之后,一个是前途无量的帝国继承人,婉儿投入了真情,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彩书怨》:“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字里行间,尽是少女的思念与惆怅。

她或许曾幻想过,能借此上位,成为嫔妃,安稳度日。

但她很快就明白了,在宫廷里,爱情永远是政治的陪葬品

李贤虽然是太子,却深为母亲武则天所忌惮。很快,他就被怀疑谋反,废为庶人,流放巴州。两年后,一纸敕令,李贤命丧黄泉。

武则天的残忍,彻底粉碎了婉儿青春的梦。有人说,李贤至死都恨着她,恨她甘愿被武则天利用;也有人说,上官婉儿才是一厢情愿。真相已不可考,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场初恋的悲剧,给上官婉儿上了最重要的一课。

她擦干了最后一滴眼泪,从此将内心深深冻结,开始周旋于各色男人之间,把情感当成了换取权力的筹码

从武三思到崔湜:情爱背后的生存算计

在李贤死后,上官婉儿的感情世界,变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政治棋局

第一个登场的,是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

张昌宗与兄弟张易之,是武则天晚年最得宠的面首。一日,张昌宗前来拜见武则天,恰逢女皇外出,独留婉儿在此。张昌宗见婉儿貌美,便出言挑逗:“女皇不在,婉儿姑娘不是在吗?”

一个是权倾朝野的新贵,一个是久历宫闱的才女,这杯“毒酒”实在太过醇香,婉儿没有拒绝。

两人私情日渐频繁,甚至在武则天面前也眉来眼去。终于,他们被女皇捉奸在床。

武则天勃然大怒。但她终究舍不得婉儿的才华,这个为她处理无数奏章、起草无数诏令的左膀右臂,杀了实在可惜。于是,她决定饶其一命,但要处以黥面之刑,即在脸上刺字,以作惩戒。

这本是奇耻大辱,意在毁掉她的美丽。

但上官婉儿却将这次危机,变成了一次流传千古的时尚引领

有一种说法是,行刑时改用朱砂在她眉心点了一下,仅刺下一朵小巧的红梅花。婉儿本就面容姣好,配上这朵红梅,更显妩媚动人。宫中女子见了,纷纷效仿,用颜料在额头描画各种花形,称为“花钿”,竟一时成为大唐最流行的妆容。

她用这种方式,将一道伤疤,变成了一枚勋章。

如果说与张昌宗的私通,还带着几分情欲的放纵,那么她与武三思的结合,则是一场赤裸裸的权力交易

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亲侄子,深受信任。武则天称帝后,命武三思主持修撰《大周国史》,并派上官婉儿协助。

一个俊朗倜傥,一个美貌高雅,两人在工作中配合默契,日久生情,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但双方都心知肚明,这中间没有爱

对于武三思,婉儿是女皇的宠臣,讨好她,就是讨好女皇。对于婉儿,武三思是皇亲国戚,依靠他,自己的生存就多了一份保障。

这段各取所需的关系,随着武则天的退位和驾崩,非但没有结束,反而被上官婉儿利用到了极致。

公元705年,唐中宗李显复位,婉儿继续为他起草诏命,并被封为正三品的“婕妤”。但她深知,中宗懦弱,大权旁落于皇后韦氏之手。为了自保,她必须讨好韦后。

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做红娘

她敏锐地察觉到韦后对风流倜傥的武三思颇有好感,便主动牵线搭桥,将自己的情人“献”给了韦后。

韦后与武三思很快便厮混到一起,有时竟当着中宗的面打情骂俏,而中宗非但不怒,反而在一旁为他们计算筹码。韦后得偿所愿,对婉儿感恩戴德,两人结成好友。

上官婉儿用一个男人,为自己换来了一张最稳固的护身符

武三思投入韦后怀抱,婉儿不免寂寞。这时,一个叫崔湜的年轻才子,走进了她的生活。

崔湜才华横溢,又写得一手好文章,更重要的是,他年轻英俊,深深吸引了已经四十多岁的上官婉儿。而崔湜也明白,依附上官婉儿,就等于搭上了通往荣华富贵的直通车。

婉儿果然没有亏待他,不断在中宗面前举荐,使他从中书舍人一路高升,最终官至宰相。

为了方便与情郎私会,婉儿甚至说服韦后,向中宗请求允许宫中妃嫔在宫外建宅。李显竟然也同意了。于是,婉儿在宫外购置府邸,与崔湜过上了半公开的夫妻生活

这段看似投入了真情的爱恋,最终也未能逃脱政治的宿命。当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诛杀武三思父子后,婉儿猛然惊醒,自己交好武氏,已经彻底得罪了李家。

她开始有意识地疏远韦后集团,悄悄向另一股势力靠拢

“婉平青梅”:被李隆基抹去的深情

公元710年6月,唐中宗李显突然驾崩,普遍认为是韦后与女儿安乐公主所为。

宫中风云再起,敏锐的上官婉儿知道,新一轮的站队又开始了

这一次,她选择与太平公主联手。在起草中宗遗诏时,她耍了个手腕,立年幼的李重茂为帝,由韦后辅政,但同时又加入了一条“相王李旦参知政事”。她的算盘是,让李旦(李隆基的父亲)牵制韦后,为李唐宗室保留翻盘的机会。

然而,韦后的野心和李隆基的果决,都超出了她的预料。

遗诏颁布后仅十几天,710年6月20日夜,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了著名的“唐隆政变”。

叛军冲入宫中,诛杀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

当士兵们杀到自己门前时,身居要职多年的上官婉儿深知在劫难逃。她没有躲藏,而是命宫女点起蜡烛,镇定地走到宫门前,将那份由自己起草、暗中倾向李唐的遗诏交给带兵的将领,希望能为自己博得一线生机。

李隆基也犹豫了,他爱惜婉儿的才华。

但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

李隆基冷冷地说道:“此婢妖淫,渎乱宫闱,今日不诛,后悔无及了。”在他看来,上官婉儿穿针引线,帮助武氏和韦氏集团迫害李家,罪不可赦。

一道军令,这位才华绝代、在宦海沉浮一生的女子,被斩于军旗之下,终年47岁

故事到这里,似乎已经结束。上官婉儿死于政治斗争,成了权力更迭的牺牲品。然而,1300多年后的一个发现,为这个故事写下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续章

2013年9月,考古人员在陕西咸阳发现了一座唐代墓葬,墓志盖上赫然刻着“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墓主正是上官婉儿。

墓室遭到了大规模、系统性的“官方毁墓”,陪葬品寥寥无几,连棺椁都已不见踪影。这极有可能是唐玄宗李隆基所为,他要将这位被他认定为“太平公主一党”的女人,从历史上彻底抹去。

幸运的是,近千字的墓志铭保存完好。而其中记载的内容,颠覆了史书的传统叙述

墓志中写道,上官婉儿被杀后,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是太平公主,为她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将她安葬在自家的家族墓地范围内,规格极高。

墓志铭还称赞她“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一位至交好友的无尽哀思。

更重要的是,墓志提到,请求为婉儿编纂文集的,并非史书记载的李隆基,而是太平公主

原来,在那些周旋于男人之间的权谋算计背后,上官婉儿生命中最后、也最真挚的依靠,竟然是另一位伟大的女性。她们一同在武则天的羽翼下长大,都有着非凡的政治野心和才华,这份“婉平青梅”的情谊,或许才是她在冰冷宫墙内唯一的慰藉。

李隆基杀她,或许不仅仅因为她曾依附韦后,更因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已经毫无保留地站进了太平公主的阵营——而太平公主,正是李隆基登上权力巅峰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强大的对手。

参考资料:

大唐才女的眼泪.洛阳晚报.2013年8月14日

古代女子的花钿:杨贵妃死时无尽凄凉.半岛晨报.2011年04月22日

上官婉儿.中国大百科全书

上官婉儿墓志首次展出,那段不为人知的“婉平青梅”浮出水面.新浪看点.2022年04月27日

上官婉儿墓志现身陕西考古博物馆首次面向公众展出.环球网.2022.04.27

代才女上官婉儿一生有多少段恋情,她最爱的又是谁.搜狐.2025-03-20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7

标签:历史   墓葬   上官   真相   发现   男人   太平   公主   女皇   墓志   宫中   才女   遗诏   大唐   才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