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免费要破产?95%用户白嫖,这家公司却靠"懂你"的广告赚翻了!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咱们身边多了个“怪咖”?就是那个无所不知的AI助手啊!咱们用它写周报、找菜谱、甚至跟它吐槽老板,它总是耐心解答,界面干干净净,从不弹窗、不插广告。这感觉就像交了个超级贴心又不要钱的私人管家,是不是特爽?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背后藏着一个怎样令人咋舌的“秘密”?

最近,OpenAI的财报,把AI圈掀了个底朝天,它家的大明星ChatGPT,竟然有高达95%的用户是“白嫖党”!只有区区5%的用户,愿意掏钱买会员。

你想啊,如果全球有十亿人在用ChatGPT,那光是维持它运转的算力成本,每年就得烧掉几十上百亿。可真正买单的,还不到五千万!这哪是AI的春天啊,分明是整个行业头顶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免费狂欢”到破产的节奏!

这事儿有多扎心?有个朋友老王,是个独立开发者。他凭着一股子热情,捣鼓出了一个AI英语陪练小程序。上线才三个月,用户噌噌地涨到20万,每天后台数据那叫一个漂亮。可漂亮有啥用?99%的用户,压根儿就不想为那19块9毛的月租掏钱。

老王愁得头发都快掉光了。他吐槽:“每天看着后台几十万活跃用户,就像看着一群不会下蛋的鸡。免费流量再多,也养不活服务器啊!”那种看着希望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的痛苦,简直能把人逼疯。

这种“免费惯性”,正在扼杀无数优秀的AI应用。当所有人都习惯了免费,谁还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呢?这不就是整个AI行业的“黑色幽默”吗?我们一边享受着AI带来的便利,一边又拒绝为它支付应有的价值。

就在大家为AI的商业模式愁眉不展的时候,一家叫Koah的公司,却从这个“绝望”的数字里,看到了一个万亿美元的巨大商机。

Koah的创始人Nic Baird脑洞清奇。他观察发现,那些“白嫖”的用户,并不是真的一毛不拔。当拉丁美洲的大学生用AI写论文时,如果AI能顺便推荐“一款提升写作效率的学术工具”,他们很乐意点进去看看。当欧洲的妈妈们让AI规划一周食谱时,如果AI能不经意地提一句“这个有机食材品牌最近有活动”,她们也会好奇。

Nic Baird明白了:这些被传统订阅模式“抛弃”的95%用户,其实隐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关键在于,广告得换个姿势,它不能再是那种“闯进茶馆的推土机”,硬邦邦地塞到用户面前,而要变成“有用的建议”,甚至是一种“体贴的关怀”。

想象一个场景:你正跟AI聊着“怎么开家有特色的奶茶店”。聊着聊着,AI突然冒出一句:“开店少不了设计!最近有个叫UpWork的平台,上面有很多优秀设计师,你可以去看看。”

是不是感觉特自然?就像朋友跟你聊天时,随口给你提了个建议。这,就是Koah正在做的“AI原生广告”!它不把广告当成对话框外的“狗皮膏药”,而是让广告融入到AI的回答里,变成对话的一部分。

这种广告有多牛?数据说了算:传统网页广告的点击率,低到可怜,不到2%。可Koah的广告,点击率能飙到7.5%!

有个做跨境电商的朋友,他试了在AI导购机器人里植入“赞助商品推荐”。结果用户点击后跳转购买的转化率,比那些烦人的弹窗广告高了三倍!

他说:“这就像你逛菜市场,摊主一边教你挑菜,一边随口推荐这个品牌的酱油,味道特别正。你反而会觉得,哎,这人还挺实在!”

Koah的秘密武器,叫ContextMatch。这玩意儿可不是简单的关键词匹配。比如你问AI“如何减肚子”,它不仅能识别“减肥”这个词,还能智能分析你可能是“产后恢复期”,或者“需要一份低卡食谱”。

然后,它再推荐你健身私教课,或者健康食品。这种“懂你此刻需求”的广告,谁会反感?它简直就是你的“专属健康顾问”!

传统的AI订阅模式,本质上是在“割韭菜”只盯着那5%愿意付费的用户猛薅。而Koah的出现,则像是一个智慧的农夫,教大家如何“种庄稼”用有价值的广告,不仅能养活那95%的免费用户,还能让他们变成肥沃的“土壤”,滋养出更广阔的商业生态。

有个叫Heal的育儿AI应用,以前全靠每月30块的订阅费吊着一口气。接入Koah后,当妈妈们问“宝宝湿疹怎么办”,AI会自然地推荐“经儿科医生认证的保湿霜”。

结果每千次展示,Heal就能赚10美元。短短三个月,它的月收入就从2万飙升到15万!创始人激动得逢人就说:“现在我终于敢招全职开发了,以前想都不敢想!”

对广告主来说,Koah的价值更是颠覆性的。以前在抖音投广告,就像在闹市广场上扯着嗓子喊“买我的鞋!”希望总有人能听到。现在在Koah投广告,则更像是站在鞋店门口,对每一个看起来有买鞋需求的路人,轻声说一句:“这双鞋特别适合你跑步!”

美国职业教育平台Skillshare试过之后发现,他们通过AI学习助手推荐课程获得的客户,成本比Google广告低了整整40%!因为每一个点击广告的人,都是正在寻找学习资源的“精准用户”。

想象一下:你问AI“今晚吃啥”,它不光给你菜谱,还能顺带推荐“楼下那家餐厅今天有优惠哦”,甚至直接帮你把座位都预订好!你问AI“怎么学Python”,它会推荐“某某课程前10节免费试听”,然后根据你的学习进度,智能地推荐后续内容。这不再是烦人的推销,而是一个尽职尽责的“AI管家”,把你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Koah甚至还在测试一个更酷的功能“赞助追问”。比如你问AI“如何创业”,它回答完了,会“多问一句”:“需要了解注册公司的流程吗?”

这背后,其实是财税公司的广告。但当用户点击后,却能获得免费咨询。这种“多问一句”的广告,转化率比普通推荐高2.3倍!它就像一个细心周到的助理,总能预判你的下一步需求。

更绝的是“动态广告生成”。比如化妆品品牌投放广告,Koah的AI会根据你的对话内容,自动生成不同版本的推荐语:你是油皮?那就推荐“控油粉底液”。你是敏感肌?那就推荐“温和洁面乳”。这种“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广告,连宝洁这样的国际大牌都开始积极合作了。

Koah现在已经融了500万美元,正在拉美和欧洲市场大举扩张。但其实,中国市场才是真正的“宝藏”。我们国家的AI应用数量,是美国的3倍!可悲的是,80%的开发者,还在靠“9块9解锁高级功能”这种模式苦苦挣扎。

有个深圳的团队,他们做了个AI穿搭助手。接入Koah的技术后,他们把产品改造成了“对话式导购”:用户上传衣柜照片,AI在搭配outfit时会顺嘴说一句:“这条裙子如果配XX品牌的腰带,会更显瘦哦!”

三个月下来,他们的广告收入比订阅费多了10倍!还顺带给合作品牌带了不少货,赚了一大笔分成。“以前觉得广告low,现在才发现是自己没做对!”创始人感慨良多。

但这里有个需要注意的:中国用户对广告的敏感度,比欧美高出三倍不止!所以,照搬Koah的模式,肯定会水土不服。我们得加上“中国特色”:比如广告出现的频率要严格控制,最好每10条对话才出现1次。

用“好物分享”的语气来包装广告,让它听起来更像朋友的推荐。甚至可以利用KOL(关键意见领袖)的AI分身来做推荐,用粉丝经济带动广告转化。就像抖音把直播带货玩出了花,中国的团队,完全有能力把AI广告也玩成一个全新的物种!

当Koah告诉我们,广告不再是令人厌烦的“狗皮膏药”,而是AI对话中“有用”的一部分时,我们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原来商业利益和用户体验,不仅不冲突,甚至可以相互成就。这就像你去便利店买咖啡,店员顺口推荐你一个三明治,你并不会觉得被打扰,反而觉得挺方便。AI广告,也能在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时,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

现在,全球每天有7亿人在和AI聊天,而其中95%的对话,还没有被商业的触角触及。这哪里是空白?这简直是一个等待被点燃的巨大“火药桶”!

无论是开发者、广告主,还是怀揣梦想的创业者,谁能率先洞察并学会如何让广告成为“AI的贴心话”,谁就能在这场千亿市场的革命中,抢占先机。

毕竟,最好的广告,从来不是强行推销,而是刚好懂你,并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悄然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科技   用户   广告   公司   开发者   狗皮膏药   模式   中国   品牌   朋友   创始人   欧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