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一场关于技术、资本与产业格局的讨论悄然在全球蔓延。彭博亿万富翁指数、路透社、英国《金融时报》等权威媒体均发布了最新榜单和报道。人们惊讶地发现,在聚光灯下并非特斯拉、SpaceX等被热议的新贵,而是一位已年过八旬的硅谷元老——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
根据甲骨文(Oracle)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公司的市值已突破4,200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过52%。埃里森个人财富一度高达3,930亿美元,超越马斯克,成为全球新一代首富。此时,围绕AI基础设施和云计算的商业逻辑,成为分析师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德勤数据研究院今年9月发布了一份全球AI基础设施市场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AI基础设施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300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48%。在这个高速膨胀的赛道上,甲骨文凭借大规模数据中心与算力输出,成为最具话语权的玩家之一。
不同于那些依赖消费端产品的科技公司,甲骨文把目光牢牢锁定在企业级服务。公司高管在最新财报电话会上明确指出,未来五年内,仅与OpenAI签署的算力合同总额就高达3,000亿美元。这个数字不仅刷新了行业纪录,也使甲骨文成为全球AI企业争相合作的“超级加油站”。
甲骨文的云计算服务不再只是传统数据库的延伸。公司在美国得克萨斯、亚利桑那,以及欧洲和亚洲多地新建了大规模绿色数据中心,单是2025财年资本支出预算就高达350亿美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达到4.5吉瓦,相当于一座中型城市的全年用电量。
随着OpenAI、xAI、Anthropic等AI新势力对算力需求的急剧上升,甲骨文的“包租公”角色日益凸显。公司与多家AI独角兽签订长期合同,账面上的“剩余履约义务”(RPO)已达到4,550亿美元,同比翻了3.6倍。RPO数据的持续攀升,为甲骨文未来数年的收入提供了坚实保障。
专家分析认为,AI大模型的训练与推理对算力的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自建数据中心门槛极高。甲骨文通过“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模式,为AI公司提供灵活的算力租赁,成为AI产业链上不可替代的“卖铲人”。这类企业级服务相较于终端消费品,更加稳定,抗风险能力更强。
在今年8月的国际云计算大会上,甲骨文CEO Safra Catz谈到,企业客户在AI时代更关注“可持续性、可靠性与可扩展性”,而甲骨文正好满足了这些需求。会议期间,谷歌云、微软Azure、亚马逊AWS等头部玩家也纷纷加码基础设施投入,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迎来新一轮角逐。
过去,甲骨文以数据库闻名,常被视为“IT老兵”。但2025年,甲骨文的转型成为华尔街津津乐道的话题。公司早在2019年便启动云转型,逐步剥离低毛利传统业务,将重心转向高毛利的云计算和AI基础设施。到了2025年,这一布局终于迎来收获期。
美国权威财经媒体分析指出,甲骨文的成功关键并不在于追逐短期热点,而是通过长期合同锁定高价值客户。企业级合同签约周期长,金额大,极大降低了营收的波动性。与马斯克等企业家的财富结构相比,埃里森的资产更为稳健,抗风险能力更高。
今年9月初,甲骨文公布的财报显示,公司来自AI领域的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67%。而在AI相关支出上,公司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碳排放削减一半,力推绿色能源,积极响应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
随着AI产业链的纵深发展,基础设施已成为各大科技巨头争夺的核心阵地。甲骨文与OpenAI的“3,000亿美元算力协议”,不仅直接带动公司股价持续上涨,也引发全球资本市场的密切关注。彭博社分析,OpenAI等AI企业对高性能算力的需求已远超传统IT服务,未来五年内,全球AI算力市场总需求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
甲骨文的RPO(剩余履约义务)成为华尔街分析师测算公司潜在价值的重要指标。9月,摩根士丹利发布研究报告,认为甲骨文未来三年内有望维持年均30%以上的营收增长。公司与AI企业的“长约+预付+分阶段履约”模式,为甲骨文带来了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现金流稳定性。
与此同时,甲骨文的市值与特斯拉、苹果等公司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依赖企业级合同,后者则更依赖消费市场与股价波动。这种结构性差异使甲骨文在全球经济波动周期中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拉里·埃里森的逆袭,并非偶然。作为硅谷最资深的企业家之一,他见证了软件、互联网、云计算再到AI的每一轮技术迭代。甲骨文创立于1977年,比许多AI创业者的父母年龄还大。在公司总部,随处可见他钟爱的日本艺术品,也彰显着这家公司“长期主义”的企业精神。
当前全球AI基础设施之争,已不再单纯考验技术创新,更需要雄厚的资本、长期的产业积累与前瞻的战略布局。甲骨文以“卖水人”姿态,为AI淘金者提供后方保障。埃里森通过稳健的B2B商业模式,把硅谷的“赌一把”文化变成了“慢生意”,用时间和远见换来市场认可。
在专家看来,“基础设施即服务”模式将成为未来十年全球科技产业的主流。大型AI公司、金融巨头、医疗企业等都在加速向云端迁移。甲骨文已与多家头部AI公司签订了包括算力、数据安全、绿色能源等多维度的战略合作协议。
AI产业的爆发,使数据中心和算力资源成为新“石油”。但在这一进程中,能源消耗、碳排放、数据安全等问题同样成为行业痛点。2025年,甲骨文联合多家全球能源公司,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和智能调度系统,力求在算力输出与节能减排之间找到平衡点。
与此同时,全球数据合规、隐私保护等挑战也对甲骨文和同行提出更高要求。公司在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地不断扩建合规数据中心,积极参与本地化政策制定。专家指出,未来企业级服务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价格和性能,更将比拼安全、合规与可持续发展。
华尔街日报分析认为,目前全球云计算市场正在逐步向“寡头垄断”格局演化。甲骨文、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四大巨头合计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未来几年,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基础设施创新、全球布局能力及服务生态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9月,硅谷“老炮”拉里·埃里森以实力和远见,成为全球AI产业链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提供者。甲骨文的逆袭不仅是一家老牌科技公司的自我革新,更是全球产业格局重塑的生动写照。
面对AI技术的狂潮,没有企业能独善其身。无论是人工智能创业者,还是全球500强,最终都需要在“云上加油站”补给。甲骨文的战略转型,为全球AI产业链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发电机房”,也诠释了经验、耐心与前瞻性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真正价值。
在AI产业的马拉松赛道上,甲骨文不是最耀眼的“短跑冠军”,但却是那个始终稳步领跑、为全行业提供动力的“基础设施长跑者”。未来,随着全球AI应用的加速落地,谁能掌控算力和能源,谁就能在新一轮科技浪潮中占据制高点。
参考资料:短暂取代马斯克首富地位,这位科技大佬倚仗的是什么 | 京酿馆
2025-09-11 13:02·新京报
更新时间:2025-09-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