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昆晚年曾深刻指出,毛泽东最卓越的政治才能在于“能把‘仇人’拧成一股绳,一致对外”。这一评价揭示了毛泽东在整合多元力量方面的非凡智慧,其精髓在于超越简单的阵营划分,构建起基于共同目标的战略联合。

这种能耐在土地革命阶段就露了头,1935中央红军到陕北,地方队伍心里打鼓,枪口放下了手心出汗,毛泽东把错关的刘志丹高岗等人放出来,抬手一句过去的误会就让它过去,火气消了,潜在的碰撞变成并肩干活,牛皮糖这说法也就出来了,要韧,像糖一样粘得住人心,别像玻璃一磕就碎,这话后来就成了打交道的尺子。

党内有山头的问题,他没绕,延安七大开,十九个根据地的人坐一屋,想法各有一套,整风把脑子里的疙瘩先捋顺,干部轮岗,谁都要离开自家地盘去别处走一圈,杨尚昆把文件传阅做成流程,电报传到哪一站几小时得签回,谁看过谁签名,时刻写清楚,节奏拧紧了,辽沈战役前的部署就挂得住,林彪心里有别的盘算,先打锦州不合他意,体系在那摆着,指挥口径统一,方向不乱。

搞统一战线,他把对面分了三层,顽固的放一边,中间的拉一下,愿意往前走的就给路,1936写信给傅作义,几个字点在心口上,停止自相残杀,这样的说法好懂,很多将领看完不拧着,政权搭班子用三三制,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位置留出来,抗日的各层都能坐到桌边。
西安事变摆在眼前,蒋介石被扣着,他主张用谈的,枪声压下去,共同抗日的局面成形,跨过党派旧账,抓住当下的主要矛盾,杨尚昆说过,他擅长把不同的劲往一个方向合起来,用的是共同目标这根线。

新中国刚站起来,外面有压力,苏联那边要顾及,骨头要硬又要能搭班子,这个度他拿捏,民族工作上讲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地方武装需要建,他就支起架子帮着成形,舆论这块也动手,他说真正反华的不过是一小撮人,扩大参考消息订阅范围,让群众看见反面材料,当成种牛痘,见得多了心里不慌,订阅从机关往工厂学校扩开,手里有材料,判断不跟着风走。

说到团结的路数,底子是矛盾分析,哪头是主哪头是次,过一段时间就要重排,团结谁怎么团结,斗争怎么开合,该让的让,该争的争,节奏看时机,纸上有理论,脚下有土,摸得清各阶层的脾气,杨尚昆长年在中办,他看到的一层是容易被忽视的,团结不是抹平差异,是先承认差异,再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
从历史的长轴看,这种整合能力把散着的力量拉成一股,国家建构的骨架就稳住了,后来的路子也就有了基础,经验落到制度,制度托住执行,留下来的不只在战场和书本,更在把多元的力气拧成推进历史的手劲上。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