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队友杨锡兰:曾获五连冠,后来移居瑞士当保安,住1200平豪宅

郎平如今在美国享受着退休生活,偶尔回国参加活动,依旧是万众瞩目的焦点。

可谁能想到,她曾经的队友、同样扛起过中国女排队长大旗的杨锡兰,却在遥远的瑞士,当上了保安。

这种剧烈的反差,属实令人感慨。

从神坛到凡尘

就在9月10日,郎平还发文说热爱排球的自己,终于可以放下工作了,有了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65岁的她穿着粉色卫衣,气质随性自然。

随着郎平的退休,网友也是想起了她曾经的队友杨锡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女排就是神话的代名词,而杨锡兰,就是缔造这个神话的核心人物之一。她身高一米八一,在二传位置上视野开阔,传球也是非常精准。

从1982年进入国家队开始,世锦赛、亚运会、世界杯、奥运会,她跟着队伍一路拿冠军拿到手软,最终成就了史无前例的“五连冠”。

郎平退役后,杨锡兰接过了队长的袖标。这意味着,她不仅是场上的组织核心,更是全队的精神支柱。

1986年世锦赛,她带领队伍再次登顶,个人更是包揽了“最佳运动员”和“最佳二传”两项大奖。那时候,她的名字和郎平一样,是刻在国人心里头的骄傲。

然而,竞技体育的光环有多耀眼,它的阴影就有多冰冷。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成了她人生的分水岭。

当时的女排队伍,已经不是巅峰状态,队里伤病增多,新老交替也带来了阵痛。更更要命的是,全世界的对手都在把中国女排当成唯一目标来研究,战术打法早已被摸透。

那届奥运会,中国女排打得异常艰难,最终没能实现卫冕。

比赛输了,全国上下的失落感可想而知。赛后采访中,身心俱疲的杨锡兰面对镜头,说出了那句让她后悔至今的话:“这就是我们队的实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她本意或许是想说,队伍的现状就是平时训练水平的真实反映,有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

但在那个全民都习惯了胜利的年代,她的这句话被解读成了推卸责任和缺乏斗志。刹那间,批评与指责似汹涌潮水般席卷而至。

之后她也压力巨大。汉城奥运会结束后,她选择了退役,并且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

汉城奥运会结束后,她选择了退役,并且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就是远走他乡。

不服输的劲儿

杨锡兰的骨子里,有种不服输的劲儿。这份坚韧,成就了她在排球场上的辉煌,也支撑了她日后在异国他乡的全新生活。

她打排球起步不算早,初中才正式接触,但痴迷程度非同一般。因为家境普通,她只能在场边看别人打,把每一个动作都刻在脑子里。这份执着被教练看中,破格让她加入了校队。

进了队,她知道自己是“走后门”的,队员们起初并不待见她。她不辩解,也不抱怨,只是默默地加练。别人训练结束走了,排球场上总还留着她一个人的身影。

她用比别人快得多的进步速度,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很快成了队里的绝对主力。

这份狠劲,让她从校队打进了八一队,又用了六年时间,在高手如云的八一队杀出重围,敲开了国家队的大门。

在国家队,她的这种性格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队伍于小组赛首战便意外折戟,负于东道主美国队。

这一役的失利,让全队上下的气氛变得格外凝重。身为主力二传,杨锡兰承受着巨大压力。但她明白,队长倒了,队伍就散了。

她硬是咬着牙,把所有负面情绪压下去,一场一场地调整状态,把队伍重新拧成一股绳。最终决赛再遇美国队,中国女排以一个干净利落的3比0成功复仇,拿下了那块含金量极高的奥运金牌。

这份刻在骨子里的坚韧,并没有因为她脱下运动服而消失。退役后,面对国内众多优厚的执教岗位和发展机会,她都拒绝了。

意大利一家俱乐部甚至开出了折合20万欧元的年薪请她执教,她也没去。她选择了瑞士,一个排球氛围并不浓厚的国家。

初至瑞士,她于一家小小的排球俱乐部担任教练之职。队员数量寥寥,不足十人,且皆为兼职,而且基础也差。她既当教练,又当陪练,手把手地教。

就是这样一支不起眼的“烂队”,在她的带领下,硬是拿到了瑞士联赛的亚军,还打进了欧洲杯。她用行动证明,无论在哪里,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做出成绩。

平静的生活

随着女儿和儿子的相继出生,杨锡兰的生活重心逐渐转移到了家庭。为能更悉心陪伴孩子成长,她毅然辞去教练一职。

这时,她竟然做出了一个让国内体育迷更加无法理解的决定,她去应聘了联合国在日内瓦办事处的安保工作。

为了这份工作,她从零开始学习法语和英语,凭借着运动员时期练就的坚韧和专注,她成功通过了考核。

昔日的排球女王,就这样穿上了保安制服,开始了朝九晚五的职场生活。这个消息传回国内,很多人感到惋惜,觉得是“明珠蒙尘”。

于杨锡兰本人而言,这般生活或许才是她心之所向。在瑞士,没人知道她曾是世界冠军,她只是一个普通的职员、一位母亲、一个妻子。

她自此挣脱了聚光灯的束缚,她和同为运动员出身的丈夫张建国,在瑞士拥有了一座1200平米的别墅,过着富足而安宁的生活。

从公众视野里的“女排队长”,到回归自我的“独立个体”,她完成了身份的转换。

从为国争光的“精神富足”,到拥有稳定工作和优渥生活的“物质与精神双重富足”,她找到了新的平衡点。

她不再需要用金牌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家庭的幸福和内心的平静,成了她衡量成功的新标尺。

虽然身在异国,但她从未忘记自己的根。

她的儿女都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每逢中国传统节日,她都会邀请亲朋好友来家中做客,向他们介绍中国的文化。她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与祖国的连结。

结语

回头再看郎平和杨锡兰,她们的人生轨迹看似天差地别,但本质上都是在用自己认可的方式生活。想必现在她已经退休了吧,但是不管怎样,生活幸福就好。

信息来源:

1、前中国女排队长联合国当“保安” 曾与郎平齐名.凤凰网

2、前中国女排队长杨锡兰在联合国当“保安”:中国新闻网

3、中国女排老一辈,如今都去哪儿了?:中国新闻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体育   瑞士   队友   豪宅   保安   杨锡兰   中国女排   排球   队伍   队长   汉城   奥运会   联合国   场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