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春雷社
撰文:黄居易
「不管从事任何领域,建议不要盲目跟风,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尤其当结果不及预期时,更需要不断探索和坚持。」
这句发自肺腑的话,是生物发酵护肤原料研发第一人、北商加美首席科学家王昌涛教授,对自己专注生物发酵护肤「产学研」成果转化20多年的心得总结。
20多年来,王昌涛对此从未失去新鲜感,他表示生物发酵护肤领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惊喜的金矿,它改变了化妆品的传统生产方式——通过精准的生物发酵技术,让益生菌菌种成为关键助力,一步生成原料/化妆品,真正实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符合纯净护肤、极简护肤等理念。
「生物发酵技术在化妆品的应用有原料和护肤品两大方向,我们团队是国内最早做生物发酵原料研发的,每年都会带领10多个研究生,围绕抗衰、美白、抗炎、保湿等功效,从不同的菌种,包括乳酸菌、酵母菌、药食用真菌等进行筛选。20多年来,我们一共筛选了几百个品种,并形成了一个菌种库。」王昌涛表示。
在菌种库加持下,王昌涛团队有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源泉,开发了很多具有强功效、不同肤感的原料和配方产品,这也成为了北商加美最大的产品特色。
「印象最深刻的是益生菌中被誉为『王者菌』的凝结芽孢杆菌(凝结魏茨曼氏菌),当时团队想开发一种敏感肌适用的无酸祛痘原料,经过观察发现了凝结魏茨曼氏菌与皮肤痤疮问题的微妙联系,并将研究方向聚焦到了凝结魏茨曼氏菌身上,最终发现凝结魏茨曼氏菌YTCY这一菌种的耐高温和耐酸性更强,其胞外蛋白产物Eps具有控油、抑痘、防痘的功效,并证实其效果优于2%水杨酸的产品,据此转化出北商加美第一款后生元祛痘舒缓产品SimTive YTCY-Eps。」王昌涛回忆。
可以说,国内在生物发酵化妆品原料开发上的重大突破是从王昌涛教授团队开始的,通过微生物与植物进行双向发酵研究,团队开发出了很多优质的化妆品原料,比如Senskin Youthy Super HA(透明质酸发酵液)、Senskin Soothy Micro-Beta(微分子β-葡聚糖)、Senskin Soothy® PLaG(青稞发酵液2.0)等代表性产品。
「在我看来,生物发酵护肤需要科研工作者们深入发掘菌种及其与植物相互作用,不断探索和坚持,才能真正收获成果,而这恰好也成为了我们团队最大的优势。」这种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热爱,或许是王昌涛教授能够引领生物发酵护肤「产学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原因。
生物发酵护肤原料第一人,
以一个分支撬动万亿赛道
开头提及,王昌涛教授的团队是国内最早做生物发酵原料研发的。除了最早,其成果也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他率先提出「六无」天然植物产品概念——无防腐剂、无化工添加剂、无化学油脂、无动物油脂、无香精、无稀释,推动中国化妆品进入到全植物、温和高效、不伤肤的阶段。
而实现这一概念,当下需要在原料层面不断突破。
据王昌涛回忆,研究初期,团队的方向其实是植物功效活性成分、绿色化妆品技术,2012年才开始将研究领域聚焦在生物发酵护肤赛道。
彼时,我国的生物制造产业处于政策红利期——2010年之后,中国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顶层战略规划逐步加强,合成生物学步入产业化深水区,有望成为万亿赛道。
王昌涛表示,生物发酵护肤领域实际上也属于广义上万亿合成生物学的一个分支,顺应了当时的研发风向。
「但这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广义上来说,生物发酵化妆品和生物合成技术都属于合成生物学范畴,但狭义上的生物合成技术更侧重于利用特定菌种进行基因改造,通过发酵获得单一成分,生物发酵技术则不涉及对菌种的基因改造,而是利用菌本身固有的代谢产物和酶来改造底物,从而获取化妆品的功效成分。」
当进一步将两者比较时,会发现生物发酵技术有着更大的优势。
生物发酵技术能够直接将菌种一步转化为多种功效的化妆品产品,如保湿、抗炎等,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复合效果。同时,生物发酵技术在原料方面能提供更全面的功效覆盖,并且安全性有保障。
相比之下,生物合成技术通常仅能制造单一化学成分,需要进一步分离纯化,成本相对较高。
Senskin Youthy Super HA(透明质酸发酵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打破了传统透明质酸通过酸碱降解和酶切结合的方式获取不同分子段的生产工艺,巧妙且直接创新性地利用「益生菌」作为降解HA的工具去获得低分子HA,甚至是超低分子,此过程无需除杂、纯化工艺。
这种方式下,不仅可获取不同分子段HA,改善其肤感;而且益生菌的胞外小分子物质也富集其中,使得功效增强,保湿、修护,同时也能协同抗衰。此款产品可直接作为终端护肤品,也可作为原液高比例添加以协同增强产品效果。工艺创新、肤感和功效提升,这让它成为了北商加美最畅销的产品。
同时,王昌涛也指出,虽然通过生物发酵技术能够一步生成护肤品,但市场接受度还需进一步培育。目前消费者比较能接受的是极简纯净、无防腐的面膜,特别是利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面膜,有望在面膜市场的红海中开辟出蓝海。对于其他剂型,比如发酵生物精华和身体乳,人们对其的接受度还需时间。
因此,生物发酵原料,可能是当下市场推广破圈的最优解。
用生物发酵技术,
赋能中国特色植物资源升级
在深刻洞察到生物发酵原料的市场机遇后,王昌涛团队将研发方向锁定在植物资源上,首次提出植物发酵化妆品理念,并实现了成品开发和规模生产。
中国有很多优秀的特色植物资源,单纯依赖传统的植物提取技术,可能难以挖掘到更多植物的功效价值。而植物精粹协同微生物发酵的方式,让植物护肤成分有了全新应用思路。
以Senskin Soothy Micro-Beta(微分子β-葡聚糖)为例,用生物发酵法获得的小分子成分燕麦β-葡聚糖,其功效明显优于使用酶法提取、水提法这两种常见的植物活性成分萃取技术获得的成分。
王昌涛指出,在生物发酵技术,除了常规的菌种筛选和培育,团队其实做了一个开拓性的研究,就是把微生物和植物配合发酵,开发出更好的化妆品原料。
「植物的选择标准上有两个,首先,选择的植物要适合微生物在其内部生长,即具备良好的适生性。其次,所选植物需确保能够被选用的微生物有效作用,比如通过酶的作用将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肽或糖类,甚至合成新的有益成分。」
代表性的成果就是Senskin Soothy® PLaG(青稞发酵液2.0)。团队从古法酿酒工艺制造青稞酒的灵感出发,将筛选出的优势菌种「扣囊复膜酵母SF-1」,与传统酿酒菌种「酿酒酵母YWY-1」相结合,双菌发酵出该产品。产品不仅保留青稞天然抗氧化成分,而且保湿、舒缓、晒后修复等功效上也大大增强。
此外,芦荟、仙人掌等与乳酸菌发酵后的复合成分,也是当下植物发酵原料的热门研究方向。
除了提取工艺更优、功效更强,王昌涛还提到了植物发酵原料的另一个重要优势——肤感调节。
「我们通过控制多糖的分子量,例如通过菌种发酵银耳多糖和透明质酸多糖,成功实现了从滋润到爽滑等多种肤感的产品。此外,我们还通过发酵和植物底物选择,形成一个多糖和蛋白网络,创造出复合且复杂的肤感效果,这是单一化学增稠剂无法达到的。我们在发酵乳和透明质酸发酵产品中都进行了很好的尝试,通过调整不同的多糖分子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既滑爽又滋润的独特肤感体验。」
当然,植物发酵原料也天然存在一些痛点,比如气味、颜色。王昌涛则表示,这些目前都有相应的解决办法。
「我们通过高精准的配方优解法,让菌种和植物结合达到最优,从根本上解决气味。自带芬芳的植物本身,则通过选择菌种富集保留气味成分;其余的则通过精准匹配菌种发酵工艺。而在颜色问题上,我们会选择植物不同部位(比如根茎),分别与微生物进行发酵,以筛选出具有理想外观特征的产品。解决了这些痛点之后,我们不仅能够实现功效,还能根据需求调整肤感效果,提供肤感优良的产品。」
总的来说,生物发酵技术在护肤品领域的应用正悄然改变化妆品行业的面貌,其生产方式的转变不仅推动了化妆品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还与当前追求纯净护肤的理念相契合。这一技术在原料开发上展现出巨大潜力,尤其是在无酸祛痘、透明质酸、青稞和β-葡聚糖等成分的创新中,为化妆品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以下是2025「了不起的中国原料」大赛评审团名单(持续更新):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