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渐渐老去的70后:记住这三句大实话,后半生越活越明白
嘿,70后的朋友们,咱们聊几句。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好像昨天还在为“人生能有几个十年”感慨,一转眼,自己就稳稳地站在了“奔五”甚至“过了五”的门槛上。回头看看,青春的影子还没走远,前面的路却已经能看到夕阳的轮廓。

去年过年,我跟重庆的堂哥聊天。他今年53了,孩子还在成都上大学,家里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身体时好时坏。他呢,就成了成渝高铁的“常客”,手里那把动车票,厚得能当扑克牌打。酒过三巡,他叹口气,说了一句让我印象特别深的话:“不争了,没意思。谁爱咋样咋样吧,我就想图个清净,安安稳稳的。”
这话听着有点无奈,但细品,却是一种豁达。其实,这不正是我们很多70后心态的真实写照吗?
我们这代人,出生在七十年代,童年记忆里还留着粮票、补丁裤和胡同里、田埂上的疯跑。我们吃过物质的苦,也见证了国家天翻地覆的变化。年轻时,谁不是血气方刚,觉得世界是自己的,想着要干一番事业,要争一口气,要在人前显贵。
可到了这个年纪,很多事,真的就“算了”。

第一句大实话:不争了,比什么都舒坦
以前同学聚会,是“攀比大会”。比谁官大,比谁钱多,比谁房子买在了哪个高端小区。可这两年你再看看,饭桌上的话题全变了。大家凑在一起,问得最多的是:“你爸妈身体还硬朗吗?”“你孩子工作顺心不?”“你这‘三高’指标降下来没?”
不是我们没了斗志,而是我们终于明白了:世界上有些东西,争不来,也不值得争。
争赢了道理,可能输了感情;争来了面子,可能累坏了里子。年轻时争强好胜,是向上的动力;年过半百再事事较真,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了。把心放宽,把事看淡,不再为无关紧要的人和事耗费心神。这种“不争”的舒坦,是岁月赐给我们最宝贵的智慧。
第二句大实话:靠人不如靠己,悲喜终须自渡
前段时间,一位浙江的阿姨跟我诉苦。她儿子在杭州成了家,买了房。她原本想着,退休后去帮带孩子,享受天伦之乐。可现实是,儿子媳妇都是“996”的忙人,她去了反倒像个客人,一个月能坐下来好好吃顿饭都算奢侈。
她说:“现在想通了,啥都靠自己。身体有病,得自己扛着去检查;心里有苦,得自己想办法消化;想找点乐子,得自己给自己安排。别老指望儿女能时刻哄着你,他们有自己的难处。”
这话听着扎心,却是赤裸裸的现实。孩子终将有他们自己的天空,朋友也有各自的家庭和烦恼。人到中年,最终会发现,能陪自己走完最后一程的,只有自己。所以,要学会做自己的摆渡人——情绪自己消化,困难自己面对,快乐自己寻找。内心强大,才是真的强大。

第三句大实话:对自己好一点,那才是真格的
我们70后,大概是最后一代有着“牺牲型”人格的人了。凡事总先想着父母、孩子、家庭,唯独忘了自己。
一位东北的老姐们,前些年拼了命给儿子攒钱买房、买车,自己省吃俭用,身体不舒服也硬扛着,结果钱省下来了,身体却垮了。一趟医院跑下来,多年的积蓄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流走。她后悔莫及地说:“现在我才懂,对自己好,才是对家人最大的负责。我要是倒下了,这个家就真乱了。”
她说,现在她想开了。新的养生操学了好几套,一日三餐准时准点,晚上还加个营养宵夜。用她的话说:“以前亏待自己的,现在得慢慢补回来。”
还有一位陕北的哥们,如今对人情的看法也透彻了。他说:“人情这东西,七分淡,三分暖。别把谁都请进生命里,也别为不值得的关系折腾自己。”现在,要是能有一个真心实意请他喝顿酒、说说心里话的朋友,他都觉得是件特别稀罕和值得珍惜的事。

写在最后:
七十年代生人,我们扛过改革开放的大旗,经历过下岗再就业的迷茫,也赶上了互联网腾飞的浪潮。我们是被时代洪流裹挟着、推着成长的一代,坚韧、务实,也习惯了负重前行。
但走到了人生的下半场,是时候换一种活法了。
不争,是一种气度;自渡,是一种能力;对自己好,是一种觉醒。
后半生,不必再为谁憋屈,也不用再为什么事纠结。把身体养好,把心情打理好,手上有点闲钱,身边有三五知己。有空了,约上老友喝喝茶,回忆回忆青春;没事了,陪老伴散散步,看看祖国的山河。

咱们的精彩,才刚刚开始。愿每一个70后,都能放下重担,轻装上阵,把自己的后半生,经营得云淡风轻,活色生香。
各位70后的朋友,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您又有哪些感悟想和大家分享呢?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