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省南部,太行山东麓,历经创伤后整体转型为城市后花园的武安市九龙山。以时序、决心,共同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探索着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相融合的多元路径。

武安:废墟上的“生态涅槃”
武安市九龙山的修复是一场对历史欠账的“总清算”。过去,这里因煤炭开采遍布荒山、渣山、垃圾山,数十家小煤矿留下的矸石山曾长期自燃,被民间戏称“要想看火山,请到九龙山”。
面对底子薄、时间紧、任务重的严峻挑战,武安市以“重整河山”的决心,在短短190多天里创造了生态修复的“九龙山速度”。30天完成1.5万亩征租地,60天迁移坟墓2000余座,70天拆除改造企业43家……这场涉及3000余名施工人员的攻坚战役,彻底改变了区域的生态底色。
修复过程中,系统性规划尤为突出。九龙山公园构筑了“一心、一轴、一链、四区”的空间结构,将12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分为基础绿化区与公园建设区。对最具代表性的矸石山,通过渣石外运、注水降温、黄土覆盖、分层碾压,实现了从“黑色火山”到“煤矸新绿”景观的根本转变。
如今,行驶在园内康兴路旅游风景道上,映入眼帘的是圣泉农禅花谷区的桃林秘境、姻缘花语,是滨湖野奢营地区的锦绣广场、清秀广场,是山地休闲运动区蜿蜒的青云路。设计师遵循“适时适地适树”原则,选用乡土植物,营造出“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景观。同时,巧妙利用煤矿废弃的“管子井”作为水源,建设星罗棋布的蓄水池,滋养着500多亩水体,形成“三湖、六潭、六溪”的柔美水环境。
配套完善的游客服务中心、智慧旅游平台、污水处理设施,让九龙山不仅变成一座公园,更成为承载市民休闲、文化展示、旅游消费的综合性生态新区,被誉为“邯郸西部生态屏障、武安东部生态新区”。(王智勇 马继锋 王昕妤)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