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前,南京百姓为何不撤退?是时候告诉大家真相了!

最近,《南京照相馆》正在全国各大影院上线,影片聚焦“南京大屠杀”下的平民视角,再次向国人警示“勿忘国耻”。

今天我们不单纯聊电影,而是讲一讲在南京大屠杀之前,城内的老百姓为什么不撤退?

这也是许多历史小白看完电影后,最关心的问题。

百姓为何涌入南京城

1937年11月,日军兵临南京城下。许多城郊百姓拖家带口,蜂拥涌入南京城,他们相信那高耸坚固的城墙,是能抵挡炮火的最后避难所。

然而,这恰恰是悲剧的开端:这座城,非但没有庇护数十万军民,反而将他们牢牢困死其中。

当然,人在生死存亡之际,都会不留余力的求生。这些人之所以选择南京城,是因为没得选。

向东,通往上海的京沪铁路被炸毁,铁轨扭曲,桥梁断裂,宣告此路不通。

向西,浩瀚的长江江面看似一线生机,却有日军炮艇游弋,任何妄图偷渡的木船,都可能在江心被机枪扫成碎片。

再看南面,公路本是一点希望,可权贵们的私人车队早已将道路堵得水泄不通,普通百姓根本别想靠近。

而北面,通往浦口的渡轮码头,更被军方以军事需要为名严密封锁,挹江门外,哭声震天,却无人理会。

更残酷的是,许多人即便想走,也已经“走不动”了。他们是淞沪战场上侥幸逃回的溃兵,是从苏锡常地区一路奔逃至此的难民。

南京,对他们而言,早已是体能和意志的终点站,不是什么新的起点。

没钱怎么逃?

战争年代,逃亡就是一门昂贵的生意。

1937年的南京,一个黄包车夫辛苦一个月,收入不过八块银元。街头小贩的月钱,甚至不足五元。可你知道一张逃离地狱的船票要多少钱吗?

上海沦陷后,一张去武汉的货运船票就已飙升到两百银元,客船票更是高达千元天价。

这个数字,意味着一个普通市民倾尽毕生积蓄,甚至变卖家当、卖儿卖女,也换不来一张离城的资格。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徒步走?殊不知徒步反而死得更快。

战乱年代,离开熟悉的环境,就意味着要独自面对沿途土匪、蔓延疾病和无尽饥饿。留在城里,是赌日本人或许会顾及国际法。

而徒步上路,则是赌自己的命够硬,能在荒野中活下来。对于一个拖家带口的家庭来说,哪一种选择的胜算更大?答案不言而喻。

问题在于,本应组织撤离的国民政府,不仅严重缺位,其行为反而加剧了危机。为了确保政府机关优先西迁,他们征用了大量民船,导致民间本就紧张的运力雪上加霜,客观上将船票价格推向顶峰。

当然,疏散民众的命令,并非没有。可在最需要争分夺秒的初期,它只停留在口头。

直到战局急转直下,正式命令才姗姗来迟,但最佳的撤离窗口早已关闭。

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为表示与南京共存亡的决心,他下令将所有船只付之一炬。此举的初衷是为防止军队溃逃,其结果却是以牺牲数十万平民最后的逃生通道为代价。

一道旨在稳固军心的军事决策,最终异化为对平民的变相围困。1937年12月12日,南京城防彻底崩溃时,权力的失序达到了顶点。

指挥系统瘫痪,一部分军官率先乘预留的船只逃离,而被抛下的士兵则纷纷脱下军装,混入平民之中。权力的真空,导致混乱与恐慌加倍。

对日本侵略者心存幻想

在那个年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有着巨大的阶级差异。大多数底层民众依赖街谈巷议来拼凑对外界的认知,这使得他们的判断充满了臆测。

有人觉得,战争无非像过去一样,打打停停,最后签个条约赔点钱就完事了。有人以上海为例,认为上海沦陷后并未发生全城屠杀,便错误地推断日军在南京也会有所收敛。

这些基于历史惯性的“想当然”,在极端残暴的敌人面前,被证明是多么脆弱。

而官方宣传又则制造了另一个信息陷阱。政府一方面高调宣传“誓死保卫南京”,让部分民众误以为防线坚固,心存幻想。另一方面,有门路的中上阶层却早已得到内部消息,悄然西迁。

巨大的信息不对称,让那些最需要真相的人,一直对日本侵略者心存幻想。

当所有出路都被堵死时,侥幸心理便成了唯一的精神慰藉。很多人固执地相信,南京作为国民政府的首都,有各国外交人员在此,日军会顾及“国际形象”而不敢妄为。

同时,深植于文化中的“安土重迁”观念,也束缚了许多人的手脚。祖辈留下的房产,亲戚邻里的牵绊,赖以为生的田地……对他们而言,离开家园就意味着连根拔起,在情感上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而从七七事变到淞沪会战,战争新闻虽不绝于耳,但只要炮弹没有落在自家屋顶,生活似乎就还能继续。他们低估了战争的彻底性,更完全无法想象,一支军队的行为可以突破人类文明的底线。

总的来说,南京城内数十万未能撤离的生命,并非源于某一个单一的原因。

他们被物理的城墙与江河围困,被悬殊的贫富差距挡在生门之外,被失能的权力抛弃,被失真的信息蒙蔽,更被植根于人性的故土情结和侥幸心理所牵绊。

这些原因层层缠绕,收得越来越紧。直到最后人们才发现,他们已经深陷“人间炼狱”。

信息来源:

中国军网 2024-12-13《300000同胞的血与泪!这一天不会忘!不敢忘!》

中国国情2023-04-15《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历史不该被遗忘,哪怕这些故事,这些人物已经成为过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4

标签:历史   南京   真相   百姓   日军   上海   船票   侥幸   信息   战争   银元   平民   民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