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传统印象中,遵义会议之后,毛主席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就得以确定,自此之后毛主席一直都是我党的第一领导人。
但事实上,这种观点其实不太正确,因为遵义会议后,我党内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党内出现各种情况。
而对于毛主席来说,他其实面临着各种挑战,不管是人还是事……
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苏联对于苏德战争的爆发是没有什么准备的,似乎苏联中央一直不相信战争会爆发。
其实不是这样的,苏共中央很早之前就已经认定,二次大战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1935年7月25日,共产国际七大召开,会议上就确定了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决策。
共产国际自此之后,开始明确要求各党在北国弱化阶级矛盾,联合国内一切可以联合的反法西斯力量。
很显然,苏联的目的并非为各国党派的前途和各国革命的前途而考量,而是以苏联的前途为考量,共产国际其实就是在要求各国“武装保卫苏联”。
而对于中国来说,苏联认为国民党,就是那个“可以被团结的力量”。苏联没有经历过大革命中国民党的背离,也没有经历过长征。
他们当然可以想当然的这么认为,日本和国民党确实是敌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和国民党就可以是朋友。
1937年8月的洛川会议,我党就明确了在抗日战争中党必须保持独立性,且必须对全国抗战起到领导作用,不能对国民党有任何在独立性问题上的让步。
可是共产国际却希望我党能够和国民党建立“联合阵线”,却完全接受国民党的领导,这当然是我们所无法接受的。
我党内部也并非所有人都认同毛主席一方的看法,洛川会议上的争论其实就非常激烈,但是毛主席面对的阻碍却不在延安,而是在莫斯科,此人就是王明。
王明其实也是在这种背景下,被苏方从莫斯科派回国内。
王明和毛主席之间的矛盾,本质上其实是我党和共产国际在路线上的分歧。王明这次回到国内的目的,就是想对我党依据共产国际做出修正。
1937年11月29日,他们几人飞抵延安。12月9日,党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王明在会上提出建立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他强调统一战线由国民党领导,那么就应该“一切为了抗日,一切经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切服从抗日”。
实际意思就是要求将军队的领导权交给国民党,即“五个统一”,也就是实现他口中所谓的统一。
如果这些都统一,我党的军队实际上也就没有任何的自主性了,1937年12月23日,王明在武汉建立长江局。
在武汉期间,王明一直在着力推行自己所谓的“统一战线主张”,竭力的维护和国民党的“友好关系”。
这一次王明带来的攻势十分猛烈,党内也有一些同志出现其他的想法,而在这一关键时刻,任弼时被毛主席派往苏联,局势瞬间得到改变。
当时的中共尚未完全摆脱共产国际的控制和影响,因此为了中国革命和党的前途,毛主席认为有必要立刻取得共产国际的支持,将王明的主张在党内的影响力降到最小。
基于这种情况,1938年3月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委派任弼时赶赴莫斯科,名义上是“汇报工作”,实际上则是为了向共产国际说明当下我国的现实情况。
3月26日,任弼时抵达莫斯科。4月14日,他代表党中央向莫斯科方面提交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和任务》书面报告。
在这份文件中,任弼时“突出了王明的作用”,但是这样的“肯定”并不是真的认可王明主张,而是为了让共产国际尽快批准这份大纲。
如果共产国际将其批准,其实也就等于变相的认可了毛主席对党的领导地位。
同时,任弼时也在报告中强调,需要从过去吸取教训,不能犯“投降主义”的错误。
对于任弼时的这份报告以及中共内部的情况,共产国际非常重要。季米特洛夫也对任弼时明确表示,他对王明等人的印象一直不好。
而且共产国际的一些干部也反映,王明这个人非常高调,喜欢别人抬高他的身份,但是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他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
1938年6月11日,共产国际执委会针对任弼时的报告通过了决议案,决议指出,中共现行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
统一战线其实已经建立,共产国际赞同中共坚持的敌后游击战略,也认同中共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性的立场。
也就是说,共产国际在实际上已经认可了毛主席在我党的领导地位。
1938年7月6日,《真理报》第四版刊登了“中国人民英勇斗争一周年”的通栏标题,并且配上了毛主席和朱老总的合影照片。
这份报道的政治意味非常明显,虽然没有言明,但是却传达了一个信息,那就是苏联认为毛主席和朱德才是中共最重要的两位最高领导人。
1938年7月初,季米特洛夫又和任弼时以及王稼祥见了一面,并且表示,毛主席是从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中共领导人,这一点应该告诉大家。
至于其他人,不适合也没有资格竞争中共领导人的位置,季米特洛夫在这里还专门点名那人。
1938年7月4日,王稼祥回国。7月底,王稼祥抵达延安。9月14日,中央再次召开会议,专门讨论共产国际的新指示。
在传达来自莫斯科的表态前,王稼祥特别强调这一指示是在任弼时的争取下得以取得。
最后他着重强调了莫斯科方面已经认可毛主席和朱老总领导下的路线,是正确的。
最终王稼祥转达了季米特洛夫对中共的终告:“中共在复杂堵塞环境及困难的条件下,真正的运用了马列主义,在领导机关中要在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下解决,领导机关中要有亲密团结的空气。”
参考资料
《任弼时赴苏与毛泽东领袖地位的确立》 孙启正
更新时间:2025-09-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