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闲饮茶,一句道别时的寒暄,也是相聚时的温情。佛山人饮早茶、午茶、晚茶,萍水相逢或是发小亲友,三五相聚,一盅两件叹生活。佛山人叹茶的习惯由来已久,早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便陆续出现厘馆、茶居、茶楼。茶薄人情厚,在佛山总要说一句:今日无事,饮茶先啦!
而珠三角平原中部的丰沃水土,则孕育出顺德这座享誉世界的美食之都。顺德名厨善以最寻常的食材,烹饪出最不凡的滋味。顺德佳肴博采众长,以清、鲜、爽、嫩、滑为特色,将风物与巧思尽收盘中。
佛山叶问咏春拳传人董崇华师傅
明月照心,拳意绵长。在这座岭南武术之乡,咏春拳从叶问的手中走向世界,经由李小龙的演绎成为传奇,而今在传人董崇华的坚守与传承下,依旧生生不息。小念头、寻桥、标指、木人桩、八斩刀、六点半棍、黐手……它不仅是一套拳法,更是一种谦和坚定、刚柔并济的城市精神,在师徒相承的情谊间缓缓流淌,镌刻在佛山人的血脉与骨骼之中。
狮武合一,佛山南海是南狮的最初发源地
非遗工艺,如同一幅细细铺展的文化长卷。佛山剪纸,以红纸传情,刀锋间镂刻吉祥;石湾陶艺,泥与火交融,捏塑出世代的匠心;佛山彩灯,灯火流转,寄托节庆的欢腾与祝愿;传统糕点如伦教糕、甘露酥、大良蹦砂,烘烤煎炸,代代相传,满口是甜润的乡愁……这座岭南古城在烟火日常里,始终闪耀着手艺的灵光。
中秋之夜,我们在佛山以茶敬月,以酒邀人,借一席传统融新之味,回望这座城市里热烈而丰盛的文化图景——灯影摇曳,循着非遗的脉络,在茶与酒的交织里,读懂这座岭南之城的秋意与人情。
佛山石湾,被誉为“南国陶都”,在南风古灶的火光与泥香中,世世代代的人与陶相依。在石湾,圆满的一天要从“叹早茶”开始。茶楼、茶居、茶馆琳琅满目,和亲朋好友齐坐茶位,一盅两件叹早茶,是一天最圆满的开始。叹早茶,是佛山人的生活态度,也是叹生活的张弛有度。
陶艺家伍蔚蔚,石湾陶塑技艺非遗传承人
作为刘胜记陶艺家族的第六代传人,伍蔚蔚不仅延续着家族的手艺,更用指尖重塑石湾人的记忆与情感。她从小便习惯看着长辈与陶土对话——湿润的泥团在手里旋转、拍打、成形,火焰在窑口里跳跃,仿佛拥有人的呼吸。家族的记忆、手上的技艺、眼前的泥土,早已在她身体里生根。走进伍蔚蔚的工作室,你会立刻闻到陶土的气息:厚重、温润,带点凉意,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柔软的泥在伍蔚蔚的手中逐渐成形
在伍蔚蔚看来,石湾陶艺最讲究“形神兼备”。每件陶塑作品都像一次漫长的旅程。她享受双手与泥土直接接触的瞬间,柔软的泥在手中逐渐成形,如同一块沉默的石头被一点点唤醒。当泥胚完成并晾干后,色彩的部分才会登场——上釉技法多样,如搽、挂、泼、填、雕,釉色既是陶的衣裳,也是情绪的外化。最后,作品被推进窑中,在烈焰中蜕变为坚实而独特的存在。
位于石湾的陶艺工作室
“陶艺本身就是人的天性和本能,正如女娲造人,人与泥土天生有亲密的联系。我觉得陶艺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是一种自我修炼的过程。做陶艺时必须沉下心来,真诚地对待手中的这一块泥,它才会真诚地回应你。”
伍蔚蔚,《花花世界》系列
对于生长于斯的伍蔚蔚来说,佛山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城市,节奏很慢,氛围温暖。“人们不急于赶时间,这也让我能够在陶艺创作上坚持下来,因为我们不需要去追逐什么,时间仿佛是由自己掌握的。正是这种环境,才能让一小批年轻人继续从事这项工作”。沉住心,慢下来,不试图去掌控所有事,然后历经时间与火候,接受挫折,也收获惊喜。
“这也是为何,佛山人的中秋节仪式感很强。”伍蔚蔚回忆道。中秋时节,天台上,月亮正圆,家人聚在一起,月饼水果摆满一桌。孩子们提着灯笼跑来跑去,大人们闲坐聊天,偶尔会有人把柚子皮掏空,做成小小的灯笼,柚子灯笼像未上釉的陶胎,被灯火点亮。南方的秋夜温润而丰盈,季节的水果总是应时而至,仿佛整个自然都在与人们一同过节。
岭南的魅力离不开这里的烟火人情
石湾陶来自烟火气最浓的地方,它的气质,就像佛山这座城市:平实却耐人寻味,更揉进了岭南大地的烟火与灵魂。
秋意渐浓,一轮明月悬挂于梁园飞檐之上,佛山彩灯非遗传承人李文涛以自己的方式迎接中秋。他扎起彩灯,沏起浓茶,邀来朋友家人。在灯影摇曳间,传承着千年不变的城市记忆。
佛山彩灯非遗传人 李文涛
佛山的秋色巡游,直让清朝诗人岑澂赞不绝口:“纸马莲舟都入画,果然秋色比春多。”诗中可见,当时的秋色活动已经相当成熟,灯笼如昼,丝竹声声,各种纸扎工艺品争奇斗艳,甚至比春色还要绚丽多彩。佛山秋色的精髓在于七大色:灯色、车色、马色、地色、水色、飘色、景色。秋色如许,彩灯照亮了夜空,也辉映着古今。在传承者手中,这项千年非遗在现代绽放新的光芒。
手工制作的彩灯独具肌理感
在梁园旁的古民居群里,李文涛的工作室飘散着茶香、竹篾和丝绢的清香。这位彩灯传承人,正手指翻飞地将细竹条弯曲成型。佛山彩灯是秋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精髓在骨架。李文涛熟练地将一根铁线弯成完美弧线,在他手中,原本毫无生气的竹篾铁线,最终总能变成活灵活现的狮头、或是几欲腾飞的龙身。
李文涛的彩灯作品
“骨架本身即艺术。”他说。在传统彩灯的制作过程中,往往“重装饰、轻结构”,他却反其道而行,直观展现铁线扎作之美。这其中线条的韵律、结构的张力、空间的分割和几何的美感,本质上就是剥离华丽外衣,展现最纯粹和结构之力与造型之美。这与现代建筑、雕塑和设计追求的“结构美学”不谋而合。李文涛通过他的铁线骨架,搭建起一座连接传统非遗与当代艺术的桥梁,这正是其作品的价值所在。
梁园门口的彩灯便出自李文涛之手
也难怪诗人感慨“果然秋色比春多”,佛山的特质也是一种“秋色”,是时间沉淀下来的自信与从容。这种特质体现在手工打磨的彩灯中,体现在不急不缓的沏茶间,更体现在那场每年中秋如期而至的秋色盛会中。
佛山夜色,彩灯灼灼
当明月高悬,照亮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城市,彩灯灼灼,茶酒共欢,佛山人对待传统的从容与真诚,从未褪色半分。
挂招牌,起炉灶,迎接八方食客。对于顺德人来说,对美食的追求早已融进了血液里,无论是黎明破晓,亦或是半夜深更,街头巷尾的餐馆酒楼,乃至寻常人家的灶火厨间,十八般厨艺轮番上阵。大良东乐路旁的东城南记酒楼,主厨张海发也一如既往地忙碌着。厨房里的炉火正旺,锅勺翻飞,食材的香气被逐层激发,还未出餐已引人垂涎。从业三十余载,他一步步成为顺德名厨,岁月沉淀了手艺,也让张海发更加坚定了对顺德菜本味的坚守与传承。
顺德东城南记酒楼总厨 张海发
一天之计在于晨,顺德的厨艺之计则在食材。每天早上八点,东城南记酒楼的主厨张海发师傅都会准时到后厨验收当日食材。顺德菜推崇“食材至上”,因此食材的优良与否成为关乎最终的关键。
食材新鲜是做好顺德菜的基础
主厨张海发是地道的顺德人,操着一口粤语腔浓重的普通话,多年以厨技走南闯北,谈起顺德菜来如数家珍。在他看来,顺德菜的精髓便是“粗菜精作”,用匠心的工艺将普通的食材变得出彩。
而到了中秋这天,顺德人在吃的方面更为讲究。赏月时也要搭配几道顺德特色点心,比如炒石螺,还有水果、月饼、蒸芋头、盐水花生、三丝炒米粉等,满满一桌,寓意着五谷丰登。在顺德当地的老字号,地胆熟客都会点上几道时令“隐藏菜”。这个中秋,张海发师傅也悉心准备了一道隐藏菜——干邑老陈皮烩雪花肥牛。
干邑老陈皮烩雪花肥牛
陈皮,开胃生津,理气健脾,在顺德人一年四季的食谱上都不会缺席。用三十年的新会陈皮小火慢煨雪花牛排两小时,此间加入干邑增添风味,考验的是掌厨人的火候把控;随后,将酥软入味的牛肉切开,放在锅中进行煎制,油脂在高温中滋滋作响的刹那,迅速加入少量干邑,便可以激发出特别的诱人香味。
轩尼诗X.O与顺德食材两相融合,产生味蕾共鸣
“陈皮牛肉”本是代代相传的顺德味道,而这道菜的特别之处,便在于干邑的加入。张师傅采用轩尼诗X.O取代传统的石湾米酒,用以激发牛肉的油脂醇香,同时衬托出老陈皮的清甘。火焰烹饪、酒香浓郁,肉质鲜嫩,干邑独特的馥郁风味与陈皮回甘慢慢铺开,复杂却和谐。
酒香浓郁,肉质鲜嫩,融合干邑独特的馥郁风味
佛山人都熟悉石湾东平河旁酿造的石湾米酒的味道,与叉烧、海鲜相得益彰——本地向来有“以酒入菜”的传统,或借酒香激发食材本味,或以醇酿衬托佳肴风骨,“酒”与“菜”之间互为映照,生出别样的风韵。
轩尼诗X.O与顺德中秋滋味两相融合
在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顺德,对于“酒”的融入格外考究,张海发认为,轩尼诗X.O的馥郁味道和地道顺德味,两相融合恰好产生美妙的共鸣。轩尼诗X.O的加入,是一种守正创新的突破。
轩尼诗V.S.O.P带来余韵悠长的佳节味道
以茶敬月,以酒邀人。佳肴之外,举杯轩尼诗V.S.O.P和轩尼诗X.O,则让这场中秋雅宴更为尽兴圆满。泡一壶“靓茶”,随后加入轩尼诗V.S.O.P,便调成了一杯茶酒融合的中秋特调,淡淡的橡木和肉桂香气,伴随轻柔的辛香和果脯的芬芳,与清雅的茶香两相融合,和谐含蓄,香醇甘美,带来余韵悠长的佳节滋味。
一口一饮,都氤氲着美好的团圆滋味
也可以在轩尼诗X.O中佐以冰块及少量气泡水。明月与灯火倒映于这杯琥珀色的X.O冰饮中,入口是胡椒与野生可可富有冲击力的辛香,与蜜饯干果的甜美柔和形成平衡;随后馥郁果香与淡雅的巧克力香味接踵而至,辛香的结尾蕴含着持久力量,余韵悠长……醇酒芬芳勾勒出菜肴的鲜雅,顺德的清鲜又托举起干邑的悠长,一口一饮,都氤氲着美好的团圆滋味。
中秋佳节,共飨顺德雅宴
茶酒明月,共映中秋。月下举箸,不独是口腹之欢,更是佛山人心底的团圆与诗意。一叹、二呷、三品,岭南秋色与佳节滋味,无需多言,尽在其中。
特别鸣谢
轩尼诗Hennessy
(请理性享用美酒)
监制:Carrie Cao
项目总监:Lidia Chen
编辑:子秋
撰文:子秋、程彦彬、李忆红、卡卡、林云Clara
摄影:Juniper
导演:郑咪
摄影师:Oliver Liu
制片:Looyfang
外联制片:Paco
化妆&发型:苹果
摄影助理:马鹏、曹超贤
剪辑:bolun
调色:刘飞
字幕设计:陈觅觅
致谢
董崇华师傅及叶问咏春崇华拳馆
罗操、徐沃淦师傅及醉香园饼家
顺德东城南记酒楼
禅城区博物馆
山水茶艺馆
更新时间:2025-10-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