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名为“Agents4Science”的虚拟会议将正式召开。这是全球首个明确规定:AI必须担任论文作者和评审人的科学会议。
会议主办方宣布,所有提交的研究论文,必须由AI系统完成主要写作,并接受AI系统的同行评审。
人类研究者依旧可以参与研究工作,但不能隐瞒AI在生成过程中的作用,反而必须公开披露。
主办方明确指出,这种机制旨在打破当前学术界回避AI署名的现状。长期以来,几乎所有顶级期刊和会议都禁止AI署名论文第一作者。
这种做法,使得研究者不得不有意压低甚至掩盖AI的参与程度。
而此次会议,反其道而行,不仅允许AI署名,还要求AI署名,彻底把AI推向台前。
这场会议的核心议题只有一个:AI究竟能不能独立开展科学研究?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AI已经可以生成假设、推导公式、分析数据、撰写文稿,甚至参与实验设计。
但它是否能在无监督的状态下,走完整个科学研究链条?这是这场会议想要验证的关键。
会议的目标,不是为了挑选“最聪明的AI”,而是暴露AI在科学工作中能做什么,做不到什么。
主办方表示,所有AI生成的研究成果,将在全流程中公开。包括AI撰写的初稿、修改过程、审稿意见、审稿指令,都将向社会透明披露。
这是一次全方位的实验场。不仅是AI的能力在接受检验,背后的研究规范、伦理尺度、署名标准也在重新定义。
而这一切,将在一次线上会议中展开。只有一天,却足以引发整个科研体系的震荡。
会议的学术权威性,同样不容小觑。
组织者来自斯坦福大学与Together AI,包括James Zou、Owen Queen、Nitya Thakkar等五位会议主席,均为AI科研领域的一线专家。
而站在他们背后的,是一份足以震撼整个学术界的顾问名单: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Guido Imbens、Nature Biotechnology主编Barbara Cheifet、哈佛统计教授Xiao-Li Meng,以及ICLR 2025年大会主席Carl Vondrick……
这一系列名字,代表着多个科学领域的最强话语权。
会议安排如下:
论文提交截止时间:2025年9月5日
审稿结果公布时间:2025年9月29日
线上会议举行时间:2025年10月22日
提交时间到会议仅有一个多月,但这一系列的安排,几乎在挑战现有所有学术会议的流程规范。
最关键的是,这将是AI第一次,集体以“科学家”的身份登上学术舞台。
他们不再是辅助工具,不再被隐藏在附录中。“Agents4Science”这场会议,不只是技术事件。
它是AI第一次真正介入知识生产的全过程。它挑战的是人类知识的边界,也是人类自我定位的边界。
它将AI从工具变成主体,从幕后拉向前台。
它正在重新定义“谁能成为科学家”。
作者长期关注 AI 产业与学术,欢迎对这些方向感兴趣的朋友添加微信 Q1yezi,共同交流行业动态与技术趋势!
GPU 训练特惠!
更新时间:2025-07-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