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长高技巧,14岁以下孩子适用,坚持做3个月,长高效果抵半年

看着窗外叶子渐渐变黄,天气转凉,不少来找我的家长都以为,孩子的“长高季”这就过去了,该“歇一歇”了。

行医四十多年,我想告诉您一个不一样的道理:秋冬,其实是孩子长高的“隐藏黄金期”。如果能利用好这段时间,把下面这几件事做好,长高翻倍不是问题。

一、饮食上

1、五行中黄色入脾,秋冬可以多给孩子吃一些“黄色”食物,比如小米、南瓜、山药、红薯、玉米等。特别是山药,性平味甘,是健脾、补肺、固肾的佳品,可以煮粥、蒸食或炖汤。

2、适度“贴膘”。传统意义上的“贴秋膘”不是让孩子大吃油腻厚味,那样反而会加重脾胃负担,滋生内热。正确的做法是补充优质蛋白和脂肪,比如瘦猪肉、鸡肉、鸭肉、牛肉,煲汤食用,吃肉喝汤,易于吸收。

3、秋燥冬干,容易耗伤孩子体内的阴液。可以多吃些银耳、百合、梨、荸荠、白萝卜等滋阴润燥。

4、肥胖的孩子,一定要严格控制食物摄入的热量、脂肪和糖分。

5、积食内热的孩子,可以用生谷芽和生麦芽各抓一小把煮水喝,帮孩子把体内的积滞和内热赶出去。如果孩子脾虚严重,需要尽快找中医调理,根据孩子情况辨证开方。

6、在日常生活中,谨记3不吃和3少吃:

不吃反季节果蔬,比如冬季的西瓜、番茄;

不吃大补的食物,比如蜂王浆、人参、燕窝等;

不吃吃生冷的食物,比如冰淇淋、冷饮、生冷水果等;

少吃油炸食物,比如炸鸡、油条、烧烤等;

少吃腌制类食物,比如咸菜、咸肉等;

少吃高糖食物,比如奶油蛋糕、含糖饮料等。

7、各类营养素对应含量较高的食物:

蛋白质:牛肉、虾皮、奶酪、鸡蛋、杏仁、花生、豆腐干等;

钙:蛤蚧、海参(干)、虾皮、乳酪、芝麻等。

锌:生蚝、小麦胚粉、扇贝、山羊肉、牡蛎等。

铁:松蘑(干)、木耳、鸭肝、黄豆、蛏子等。

维生素A:羊肝、鸡肝、胡萝卜、菠菜、沙棘等。

维生素B1:小麦胚粉、葵花子、猪肉、糙米、燕麦等。

维生素B2:猪肝、杏仁、紫菜、黄鳝、牛奶等。

维生素C:刺梨、鲜枣、沙棘、猕猴桃、西兰花等。

二、睡眠上

1、力争在晚上9点半前入睡。充足的睡眠能更好地封藏肾精,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骨骼才能健壮生长。

2、睡前避免过度兴奋,可以给孩子讲讲睡前故事,或者用温水泡泡脚,搓搓脚心的涌泉穴,都有助于引火归元,安神助眠。

3、晚饭吃七八分饱就可以了,尽量清淡易消化,睡前2小时避免积食。

4、晚上趴睡、盗汗、翻来覆去的孩子,考虑积食脾虚,需要结合孩子症状健脾胃。

5、保持黑暗和安静的睡眠环境,不开小夜灯。

三、运动上

运动可以拉伸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刺激生长板。但秋冬的运动原则是 “无扰乎阳” ,也就是说不要让孩子大汗淋漓,导致阳气外泄。

多做伸展类运动:比如跳绳、摸高、打篮球、游泳、做广播体操等。这些运动能有效地刺激下肢骨骼的生长板。特别是跳绳,简单方便,对场地要求低,是很好的纵向刺激运动。

多接触阳光:在天气晴好的中午,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阳光能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运动强度以微汗为度:孩子后背微微发热、出一点点汗即可,切忌运动到满头大汗、衣衫湿透。大汗会耗伤津液和阳气,违背了冬“藏”的原则。

四、中医外治

作为一名中医大夫,我特别推荐一些简单有效的外治方法,来辅助调理孩子的脾胃,增强吸收能力。

家长可以每天睡前给孩子做一些推拿:

补脾经:在孩子拇指桡侧边缘,由指尖推向指根,300次。

摩腹:用手掌掌心顺时针轻柔孩子的腹部,3-5分钟。

捏脊:从尾骨端开始,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交替向上捻动至大椎穴,3-5遍。可以调和阴阳,强健身体。

足三里穴:孩子的足三里穴在膝盖外侧凹陷下四指处,这是“强壮要穴”,经常按揉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的功效。

如果孩子暂时身高偏矮,家长们不必过于焦虑,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做好这些细节,就能稳稳地帮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身高自然就长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4

标签:育儿   秋冬   半年   效果   孩子   技巧   食物   维生素   内热   骨骼   虾皮   沙棘   生冷   阳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