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午餐界的顶流米村拌饭,总把“朝鲜族非遗”四个字挂在门店最显眼的地方,天花板悬着“非遗证书”,墙面贴满朝鲜族元素海报,一副“吃的是传承”的架势。但去过后厨的人都知道,这所谓的非遗传承,早被预制菜流水线拆得稀碎。
前几天去吃他家招牌石锅拌饭,透过明档厨房看得清清楚楚:店员拆开塑封袋,把冻得硬邦邦的牛肉片、土豆丝倒进石锅,再挤上现成的拌饭酱料,连撒的葱花都是速冻预制的,全程没见明火现炒,顶多算“加热师傅”在表演颠勺。后来问服务员,对方直言不讳:“除了敲进去的生鸡蛋,其他全是中央厨房送来的半成品。”
更讽刺的是,这“非遗拌饭”连最基本的工艺都省了。传统朝鲜族拌饭得用炭火现烤石锅,逼出食材的焦香,米村直接换成电磁炉标准化加热,所谓的“锅气”全靠石锅本身的余温撑场面。有延边网友吐槽:“老家奶奶做的拌饭,蔬菜都是现切现拌,哪见过冻葱花还敢叫非遗的?”更关键的是,延边州非遗中心压根没收录过米村的工艺,这金字招牌纯属自封。
撑起米村口碑的,其实是3块钱无限续的米饭。打工人奔着“花小钱吃饱”去,3块钱买碗饭,就能蹭免费的海带汤、辣白菜,不少人喊着“性价比之王”。但这背后全是生意经:预制菜把食材成本压到30%以下,毛利率高达80%,就算米饭续十碗也亏不了。所谓的“不计成本用好料”,不过是把五常大米的标志贴在饭桶上的营销手段。
有意思的是,大家明明知道是预制菜,却很少真生气。毕竟20多块能吃到热乎的套餐,米饭管够,比起那些把预制菜当现炒卖50多的品牌,米村还算“坦诚”。但坦诚不代表能乱贴标签,非遗是手艺的传承,不是把冷冻食材装进石锅就能碰瓷的。
说到底,米村拌饭的本质就是“用非遗故事包装预制菜”。打工人为3元米饭买单,为的是解决午餐刚需,可别真把这流水线产物当成什么文化传承。毕竟咱们吃的是工作餐,不是交的“情怀智商税”。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