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娟跟赵本山、潘长江这些搭档过的小品,像《相亲》、《歪打正着》,当年看春晚的时候,笑得前仰后合。她这些年上春晚的次数不少,算得上常客了。
她的故事不光是舞台上的风光,背后还有家庭的酸甜苦辣,尤其是跟丈夫的婚姻和对儿子的感情,让人觉得接地气,又有点心酸。
黄晓娟出生在辽宁阜新,那是个普通家庭,父亲是煤矿工程师,母亲是小学老师。她在家排行老二,上头有个姐姐,下头有弟妹。小时候她和姐姐常在外祖母家住,外祖母偏心姐姐,外祖父倒是对她好。外祖父走后,她在外祖母家过得不顺。
11岁那年,自己办了转学手续,没告诉父母。父母去学校看运动会才知道,她就这么回了家。从那以后,她开始帮家里照看弟妹,父母工作忙,她早早学会独立,很多事自己拿主意。
她从小就有点主意大,14岁时,没跟父母商量,就报名阜新市文工团选拔,靠舞蹈底子进了学员班。父母知道时,她已经在团里练起来了。两年后,1978年她转正成演员,开始到处演出。1983年,她演二人转《画中人》,拿了辽宁省演出奖。
那时候赵本山在小品圈刚有点名气,看了她演出,记住了她。1989年,她和赵本山第一次合作小品《麻将豆腐》,上了辽宁春晚,反应不错。她那时27岁,事业开始往上走。
那些年,她跟男演员合作总能出彩,男演员们都想找她搭档。她还跟魏积安合作《实诚人》,跟潘长江演《桥》、《反客为主》。她的事业高峰期在上世纪90年代,春晚几乎年年有她,观众看她表演觉得亲切。
她不光演小品,还试了影视。2015年她和孙涛、王宏坤合作辽宁春晚小品《提意见》。2017年12月,她当选辽宁省文联副主席。她是沈阳军区前进文工团团长,大校军衔,辽宁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这些年她从地方文工团起步,到全国知名,靠的是实打实的努力。
黄晓娟事业忙,但感情没耽误。父母想给她介绍对象,她说自己有心仪的人。那人是她初恋,姓李,做生意。父母有点疑虑,她觉得行业不重要,关键是两人能互相支持。
1986年,两人结婚。婚后她继续工作,丈夫管家务。1988年儿子李赫出生。她怀孕七个月还坚持演出,产后几个月就回舞台。儿子小时候她忙,只能让父母带。母亲帮她照顾孩子,让她安心工作。
儿子一岁多时,她去日本参加国际青年演剧节,回来抱儿子,儿子叫她阿姨。她后来挤时间陪儿子。儿子上高中,她推掉不少演出,留在家旁。儿子受她影响,偷偷参加艺考,辽宁省导演统考第一,表演第二。
但她不想儿子吃演艺苦,劝他报军校。儿子同意,成了军人。研究生时,儿子打篮球伤手腕,打电话给她。她赶去学校,带他去医院。从那以后,母子关系更近。
她视儿子为最大骄傲。丈夫一直支持她,两人婚姻从1986年到现在37年,没绯闻。丈夫帮她分担家事,让她专注事业。
2008年,她弟弟查出肝癌,先在小医院确诊,她带去北京大医院,结果一样。从确诊到走只有44天。她弟弟是她带大的,感情深。弟弟走后,她瞒不住父母,母亲见弟弟病容,大哭。父亲忍着没哭,但迅速苍老。2009年父亲心梗去世。
连续两年失去弟弟和父亲,她母亲伤心,她陪母亲外出散心。母亲慢慢好转。她放缓工作,多陪家人。清明她去弟弟墓前祭拜。儿子李赫如今是军人,已婚,有女儿。他孝顺,常带老婆孩子看黄晓娟。黄晓娟有孙女,升级当奶奶。
她这些年经历不少,事业上从文工团学员到文联副主席,靠坚持。家庭上,婚姻稳,儿子出色。但她也说过,对家人有亏欠,尤其是儿子小时候没多陪。弟弟和父亲的离世让她明白,健康和亲人最重要。事业无止境,亲人有限,要珍惜。
2022年她60岁,多陪母亲和小孙女。一家日子和睦。她是国家一级演员,全军优秀文艺工作者,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这些荣誉是她努力得来的。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