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土地争议,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以色列抢了巴勒斯坦人的地盘”。这话听起来简单直接,但实际上事情远没那么黑白分明。巴勒斯坦这个名字,最早指的只是一个地理区域,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或者政治实体。历史上,这片土地上的归属和居住情况复杂得像一团乱麻,今天的冲突不过是千年恩怨的延续。
巴勒斯坦这个名字,最早能追溯到公元前12世纪。古埃及的文献里提到过“Peleset”,指的是地中海东岸的一个区域。后来,罗马人在公元135年平定犹太人起义后,把这块地改名叫“叙利亚-巴勒斯坦省”,算是正式把“巴勒斯坦”这个词用上了。那时候,这里住着犹太人、迦南人、腓力斯丁人等各种族群,宗教和文化交织在一起。
快进到1517年,奥斯曼帝国接管了这片土地,把它划进叙利亚省。几百年来,这里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穆斯林,还有一些基督徒和少数犹太人。耶路撒冷因为宗教地位特殊,吸引了不少朝圣者,但普通人过的日子就是种地、交税,地主住在城里,农民守着田。土地所有制挺混乱,大部分是奥斯曼官僚和当地豪族控制,普通农民没啥话语权。
到了19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开始走下坡路,西方列强觊觎中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和法国趁机插手。1917年,英国军队打败奥斯曼,占领了巴勒斯坦。1920年,国际联盟把这块地交给英国托管,开了个新篇章。英国接手的时候,这里的犹太人不到10万人,阿拉伯人占了90%以上,人口比例悬殊得很。
犹太人回巴勒斯坦的念头,得从犹太复国主义说起。这事儿跟19世纪欧洲的反犹浪潮脱不了干系。那时候,犹太人在欧洲处处受排挤,迫害事件层出不穷。1896年,一个叫西奥多·赫茨尔的记者写了本《犹太国》,喊出了“犹太人得有自己的国家”的口号。他觉得,光靠融入欧洲社会没用,得有个地方让犹太人自己当家作主。
1897年,赫茨尔在瑞士巴塞尔开了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大会,定下了目标:回巴勒斯坦建国。犹太人开始筹钱、组织移民。1917年,英国外长阿瑟·贝尔福搞了个《贝尔福宣言》,说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犹太民族家园”。这事儿一方面是英国同情犹太人,另一方面也是想在中东插个钉子,方便控制。
从1919年开始,犹太移民陆陆续续来了。刚开始不多,到1920年代每年几千人,1930年代纳粹上台后更是猛增。到了1947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口从6万涨到60万。他们带着钱和技术,买地、建房、开农场,基布兹(集体农场)到处都是。土地买卖是合法的,很多是跟阿拉伯地主谈好的,但问题来了:地主拿了钱拍屁股走人,种地的农民却没地方去了。
阿拉伯人当然不干。1920年,耶路撒冷就爆发了骚乱,阿拉伯人冲进犹太区砸了一通。1929年,希伯伦和萨法德的冲突更惨烈,死了上百人。1936年,阿拉伯人憋不住了,搞了个大起义,要求独立、停移民。英国派兵镇压,死了好几千人,起义最后也没成。
英国管着巴勒斯坦,真是左右为难。犹太人要移民建国,阿拉伯人要赶走犹太人,两边都压不住。1937年,英国出了个皮尔报告,建议把巴勒斯坦分成犹太国和阿拉伯国。犹太人勉强同意,阿拉伯人死活不干,觉得凭啥把自己的地分给外来者。
1939年,英国改主意,出了个白皮书,限制犹太移民和土地购买,想安抚阿拉伯人。但这时候二战打起来了,纳粹屠杀了几百万犹太人,幸存者没地方去,拼命往巴勒斯坦跑。英国拦也拦不住,干脆把问题扔给了联合国。
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181号决议,也就是分治计划。计划把巴勒斯坦分成两块:56%给犹太国,43%给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犹太人欢天喜地,阿拉伯国家炸了锅,说这不公平。还没等计划落实,1947年底,巴勒斯坦就打起来了,内战一触即发。
1948年5月14日,犹太领导人本-古里安在特拉维夫宣布以色列建国。第二天,埃及、约旦、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五国联军杀过来,第一场中东战争开打。这仗打了15个月,以色列占了上风,不光守住了分治计划给的56%,还多拿了22%,总共控制了巴勒斯坦78%的土地。
战争最大的后果是难民问题。约70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迫离开家园,去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或者邻国。他们走的时候带着锅碗瓢盆,以为自己很快能回来,结果这一走就是几十年。这事儿在阿拉伯语里叫“纳克巴”,意思是“大灾难”。以色列这边说,很多人是自己跑的,也有被赶的;阿拉伯国家则说是以色列搞的种族清洗。真相不好说,但难民问题是实打实的。
战后,以色列把疆界定了下来,联合国也没啥办法。剩下的22%土地,约旦占了西岸,埃及占了加沙,巴勒斯坦阿拉伯国压根没建起来。难民们挤在帐篷里,靠国际救济过活,日子苦得不行。
以色列建国后,冲突没停过。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打了一仗,以色列占了西奈半岛,后来在压力下还回去了。真正的大转折是1967年的六日战争。埃及、叙利亚、约旦联手想收拾以色列,结果以色列先下手为强,6天打得三国满地找牙,占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这次占领把剩下的巴勒斯坦土地全吞了,难民问题更严重。
1973年,埃及和叙利亚趁赎罪日偷袭以色列,想抢回失地。仗打得惨烈,最后停火了,但地盘没变。1982年,以色列又打进黎巴嫩,说是要清巴解组织的窝,占领了贝鲁特南部。巴勒斯坦人这边也不甘示弱,1987年和2000年搞了两次大起义,用石头砸坦克,抗议占领。
以色列在占领区修定居点,建隔离墙,把土地切得七零八落。巴勒斯坦人日子越来越难过,加沙被封锁得像个大监狱,经济全靠外援。
和平这事儿,谈了几十年也没谈成。1979年,以色列跟埃及签了条约,还了西奈半岛,算是开了个好头。1993年,奥斯陆协议是个大突破,以色列和巴解组织握了手,设了个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但关键问题——边界、难民、耶路撒冷——都没解决。
2000年,戴维营峰会谈崩了,巴勒斯坦人又起义。2002年,阿拉伯国家提了个和平倡议,说用1967年的边界换和平,以色列没接。2005年,以色列撤出加沙,但没撤定居点,还封锁边境,弄得加沙像个孤岛。
每次谈判都卡在老问题上:以色列要安全,巴勒斯坦要土地。国际社会喊破嗓子也没用,双方都不肯退步。
赫茨尔是犹太复国主义的头号人物。1860年,他生在布达佩斯,家里有钱,读了法律,后来当记者。1894年,他报道法国德雷福斯案,看到犹太人被冤枉,彻底醒悟。他写了《犹太国》,跑遍欧洲拉支持,1904年累死在岗位上,才44岁。他的梦想在他死后实现了,1949年遗体被迁回耶路撒冷。
贝尔福是英国外长,1917年搞出《贝尔福宣言》,给犹太复国主义开了绿灯。他是贵族出身,当过首相,1930年去世。这份宣言让英国在中东的影响延续至今,但也惹了大麻烦。
胡赛尼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代表,1921年当上耶路撒冷大穆夫提。他反犹太移民,领着阿拉伯人闹了好几次。二战时跟纳粹眉来眼去,想借力打英国,结果战后成了通缉犯,跑路到中东,1974年在贝鲁特去世。他这人争议不小,反犹是真,效果却有限。
今天的巴以冲突,还是老样子。以色列说这片地是祖先留下的,加上安全需要,不能让。巴勒斯坦人说,我们在这儿住了几百年,凭啥赶我们走。耶路撒冷谁管、难民回不回、定居点拆不拆,这些问题没一个有解。
联合国统计,1948年跑出去的70万难民,现在加上后代有500多万。加沙和西岸的日子不好过,经济差、失业高,年轻人没啥盼头。国际社会老喊和平,但真干涉也没啥力度。
网上有人说,“巴勒斯坦国到现在都没正式成立过”,这话有点道理。历史上,巴勒斯坦一直是块地名,没成过独立国家。现在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管着西岸和加沙的部分地区,但连边界都不清不楚,哪像个正经国家。
所以,以色列抢了巴勒斯坦人的地盘?这问题没那么简单。巴勒斯坦本来就是个地区概念,历史上谁都住过。犹太人说是回归故土,阿拉伯人说是外来侵占。1948年建国是事实,70万人流浪也是事实。之后打了那么多年,地盘变来变去,谁对谁错早就说不清了。
更新时间:2025-05-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