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传国玉玺别藏!巴掌大的玉印,让皇帝们抢了 2000 年,如今在哪

家人们,要是真捡到传国玉玺,先别惦记收藏了。

这玩意儿从秦朝起就不是普通石头,它是刻着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的天命认证,是改朝换代时必须抢到手的 "企业公章",更是让曹操、王莽、乾隆都为之疯狂的中华第一国宝。

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这枚玉玺的前世今生。它到底长啥样?为什么能让皇帝们撕破脸皮?现在又可能藏在哪个角落?

一块玉的逆袭:从和氏璧到传国玺

说传国玉玺,绕不开和氏璧。这枚玉料的来头比电视剧还曲折: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里挖到块璞玉,献了三次才被认出来,自己还被砍了双脚。

到战国,这块玉辗转到了赵国,秦王甚至想拿十五座城换它,"完璧归赵" 的故事就这么来的。

公元前 221 年,嬴政统一六国,觉得普通印章配不上自己的 "始皇帝" 身份。他喊来丞相李斯,指着和氏璧说:"把这玩意儿做成天子专用的印。"

李斯不敢怠慢。最终成型的玉玺,长宽约 13.3 厘米,差不多巴掌大,顶部雕着五条龙交缠的纽,龙鳞龙爪都刻得清清楚楚。

最关键的是印面,李斯亲笔写了八个虫鸟篆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意思很直白:我当皇帝是老天爷定的,能活很久,国家也能永远兴旺。

这枚玉玺一出场,直接改写了 "印章界" 的规矩。在此之前,西周的诸侯大夫们人手一个印章,有青铜的、陶土的,甚至还有骨头做的,无非是办公时盖个章证明身份,那会儿都叫 "玺",字形是 "尔 + 土",说白了就是 "你的地盘你做主"。

嬴政不乐意了。他规定:只有天子的印章能叫 "玺",还得用玉做;大臣们的只能叫 "印",材质也得降级。"玺" 字的写法也改了,下面的 "土" 换成 "玉"—— 从 "你的地盘" 变成 "你的宝玉",皇权的架子一下就立起来了。

从此,这枚玉玺成了皇帝的 "身份证 + 工作证"。没它,就算坐上龙椅也不踏实,就像开公司没公章,签的合同都没人认。

两千年流浪记:玉玺上的血色指纹

秦始皇没想到,他亲手打造的 "天命信物",后来成了最不安分的国宝。

秦朝灭亡时,秦三世子婴穿着白衣服,捧着玉玺在路边等着刘邦。刘邦接过玉玺,给它起了个新名 "汉传国玺",但自己办公不爱用,天天揣着另外六枚玉玺处理奏折 ,传国玺就像个吉祥物,平时供着,改朝换代时才拿出来撑场面。

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派堂弟王舜去要玉玺。太后王政君气得浑身发抖,抓起玉玺就往地上摔:"你们这帮乱臣贼子,不配用它!"

等捡起来一看,玉玺一角磕掉了。王莽心疼得不行,赶紧让人用黄金补上。

这就是 "金镶玉" 的由来,不过《汉书》里只记了 "摔玉玺",没提补黄金,真假至今是谜。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玉玺开始了最颠沛的日子。先是被小皇帝弄丢在宫里,后来孙坚打洛阳,在一口井里捞出个宫女尸体,脖子上挂着个锦囊,打开一看正是传国玺。

袁术听说了,逼着孙坚把玉玺给他,拿到手就称帝,结果很快败亡。最后,这枚玉玺落到了曹操手里 , 三国争霸,最后还是曹家成了 "玉玺赢家"

往后的日子里,玉玺就像块烫手山芋,谁拿到谁倒霉。西晋八王之乱,它被抢来抢去;南北朝时,它在北魏、北齐、北周手里流转;隋朝统一后没捂热乎,隋亡时又被窦建德抢走,最后落到李世民手里。

最惨的是后唐时期。末帝李从珂被叛军包围,抱着传国玺登上玄武楼,一把火点燃了宫殿。火光里,玉玺和他一起消失了。从此,真玉玺再也没出现过。

当 "正版" 失踪后:皇帝们的 "平替" 大赛

没了传国玺,皇帝们急得团团转。就像明星丢了身份证,出门都没人信。

五代十国时,后周皇帝郭威干脆自己刻了一枚,印文写 "皇帝神宝",凑合用着。到了宋朝,赵匡胤黄袍加身后,觉得一个不够,祖孙几代一口气造了三枚玉玺,有刻 "承天受命之宝" 的,有刻 "定命宝" 的,就像集盲盒,多弄几个总能唬住人。

明朝朱元璋更实在。他派徐达北伐,特意嘱咐 "找找传国玺",结果翻遍漠北也没见着。

老朱大手一挥:"找不到就自己刻!" 于是明朝有了 "奉天承运之宝" 等十几枚玉玺,反正规矩是皇帝定的,自己认就行。

最较真的是清朝乾隆。他收藏了一屋子玉玺,天天研究,最后下了定论:"市面上的传国玺都是假的!" 他还写了篇《御制国玺考》,说从五代起,真玉玺就没了,后来的都是仿品。

其实乾隆说得没错。从李从珂自焚那天起,传国玺就成了 "薛定谔的玺"—— 有人说在河里捞到了,有人说在古墓里挖着了,但没一个能拿出确凿证据。那块用和氏璧做的原版玉玺,大概率已经在战火里化成了灰烬。

要是真捡到了,该怎么办?

说了这么多,回到开头的问题:真捡到传国玺,能自己藏吗?

答案很简单:不能。

且不说原版早就失踪,就算真有遗存,它也是国家一级文物,按照《文物保护法》,地下出土的文物都归国家所有。

更重要的是,这枚玉玺承载的不只是玉料的价值,而是两千年的王朝更迭、权力博弈,是刻在石头上的中国史。

它或许藏在某个河床深处,或许埋在某座古墓里,或许早就变成了尘埃。但无论在哪,它都是华夏文明的一个符号,提醒我们,真正的 "天命" 从不在一块石头上,而在老百姓的心里。

要是哪天你真见到类似的玉印,别慌,先拍照发给博物馆。说不定,你就成了解开千年谜团的关键人物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7

标签:历史   玉玺   巴掌   皇帝   国玺   和氏璧   王莽   乾隆   印章   永昌   天命   明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