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特殊孩子走进普通课堂 ——湖南残疾儿童康复救助6年惠及13万人次

[来源:湖南日报 02版要闻2025-11-26]​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如兰

“孩子能背着书包走进普通小学,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11月25日,看着7岁的舟舟在湘潭市湘机小学一年级课堂认真听课的模样,家长眼眶湿润。

舟舟是一名早产3个月、曾被诊断为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2022年,通过省、市重点民生实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他进入湘潭市亲园培智学校接受干预。入校时,他走路不稳,对他人呼唤毫无反应,仅能发出单音,情绪极易失控……学校为他量身定制“专项特训+融合适应”方案:通过游戏化教学提升语言与认知能力,借助感统训练改善平衡能力,每周5次密集康复;同时安排“半日融合”,上午和普通幼儿一起学习,下午则加强语言和情绪管理训练。

两年多过去,舟舟不仅能稳步行走,还能清晰表达、有效沟通。今年秋季,他顺利入读普通小学,开启了全新的成长旅程。

在湘潭,今年已有1190名像舟舟这样的特殊儿童,通过全链条康复服务体系获得实实在在的帮助。这样的转变,正是湖南扎实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的生动写照。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湖南连续6年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纳入省重点民生实事,累计投入中央及省级资金10.6亿元,救助儿童13万人次。

“十四五”期间,湖南残疾儿童康复政策保障实现新突破。印发《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推动长沙市、湘潭市、隆回县成为全国先行先试地区。听力残疾儿童人工耳蜗纳入医保报销,人工耳蜗产品及手术分别报销2万元与2000元。投入残疾人康复安全专项资金,支持各市州加强残疾人康复安全宣传、培训、隐患排查。各市县也陆续出台提标扩面政策,切实减轻残疾儿童家庭康复负担。

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湖南着力推进残疾儿童医疗、康复、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多方协作提升残疾儿童的生活自理、学习与社会融入能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接入“一件事一次办”“湘易办”平台,实现网上申请、马上办、一次办。

民生实效持续提升。全省378家定点康复机构中,41.6%具备医疗资质,355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站构建起基层服务网络,定点康复机构县域覆盖率提升至90%。310家机构设立家长培训学校,开展家庭康复指导、亲子关系培养和喘息减压服务,形成“机构专业康复+家庭持续干预”的良性循环。

省残联有关负责人表示,湖南正以更完善的制度、更专业的服务、更温暖的社会环境,为残疾儿童康复照亮前行道路,也为全省民生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温情与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6

标签:育儿   湖南   课堂   残疾儿童   孩子   更多   湘潭市   民生   耳蜗   残疾人   机构   隆回县   能力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