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阳光穿过树梢,
在中山公园银杏路的步道上
洒下斑驳光影。
这个国庆假期,
一场特殊的
《美丽青岛 千园之城》巨报展
在此拉开帷幕,
百米展廊如同一条时光隧道,
将青岛“公园城市”建设的壮美画卷
徐徐展开。
01
视觉盛宴
银杏路上的城市画廊
晨光初露,中山公园银杏路已是人头攒动。近3米高的巨幅展板沿路铺展,太平山中央公园的层林尽染、浮山森林公园的滨海栈道、老城区口袋公园里嬉戏的孩童……每一张图片都像一扇窗口,向市民展示着身边悄然发生的绿色蝶变。
“这张太平山绿道的照片,就是我每天晨跑的地方!”六十岁的退休教师陈建国指着展板感慨道,“绿道建得太美了!我手机里存着它四季不同的样子。”
带着孩子观展的市民李珊在崂山区环山绿道图片前驻足良久:“我们上周刚去过这里!孩子骑着平衡车在山间穿行,这样的童年比我小时候幸福多了。”她的女儿踮起脚尖,试图触摸图片上纷飞的樱花。
数字背后的绿色革命
展板上的数据默默诉说着这场城市变革的规模:“十四五”以来,青岛建设城市绿道687公里——相当于从青岛到北京的距离;378个口袋公园如珍珠般散落城区;346个适老化公园里,无障碍通道与康体设施随处可见。
“这些数字是有温度的。”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在展板前向市民讲解,“比如44.32%的绿化覆盖率,意味着更多小区开窗见景;86.62%的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代表绝大多数市民步行几分钟就能走进公园。”
在展区互动屏前,市民王女士刚刚查询到家门口新建的口袋公园信息:“原来这个2000平方米的小公园属于‘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范围,政府考虑得真细致。”
02
市民感悟
在城市中诗意栖居
“以前觉得公园就是中山公园、鲁迅公园,现在发现公园就在家门口。”住在市北区浮山后的七旬老人刘大爷说,他几乎每天都会到新建的浮山森林公园散步,“呼吸着新鲜空气,看着山海城相融的景色,这是我们老年人的福气。”
年轻白领赵明更钟情于城市绿道:“从团岛到石老人的滨海绿道,成了我和朋友的周末打卡地。沿途不仅有风景,还有咖啡书吧、观景平台,城市生活变得更有质感了。”
带着双胞胎女儿观展的孙女士指着适老化公园的图片说:“我父亲腿脚不便,现在推着轮椅就能进公园,还有专门的康复锻炼器材。这种人文关怀让城市更温暖。”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升华
从太平山、浮山整治到口袋公园建设,从绿道网络编织到适老化改造,这场持续三年的公园城市建设攻坚行动,正让青岛实现从“城市中建公园”到“公园中建城市”的深刻转变。
夕阳西下,观展人流依然络绎不绝。银杏叶与巨报展上的绿色画卷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动人的城市秋景图。展板上17.01平方米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在这些笑脸中找到了最生动的注脚——这不仅是冷冰冰的数据,更是千万市民可感、可及、可享的绿色福祉。
据悉,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十月中旬,
成为市民和游客了解
青岛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
而青岛建设“千园之城”的脚步并未停歇,
更多城市绿色空间正在规划建设中,
让“推窗见绿、漫步入园”
逐渐成为每个青岛人的日常生活。
更新时间:2025-10-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