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火锅是中国餐饮界当之无愧的“王者”——2024年餐饮市场规模5.57万亿,火锅独占6175亿,相当于中国人每花10块钱吃饭,就有1.1块砸进火锅里。
前两年行业增速更是猛得吓人,前年接近20%,去年也有6.8%的增长,观察家们还乐观预测,火锅未来能占餐饮市场14%甚至18%的份额。
可谁能想到,“王者”的光环下,早已是一片血雨腥风。如今的火锅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逃杀”。
火锅行业的“寒意”,从头部品牌到中小门店,几乎无一家能幸免,数据更是直观地展现了这场危机:
头部品牌业绩下滑:海底捞客单价从103元跌到97.5元,营收、利润、翻台率同步下滑,股价只剩高点的五分之一;巴奴客单价从150元一路掉到138元;怂火锅甩出“锅底8.8元、荤菜9.9元、素菜6.6元”的超低价,依旧没挽住业绩。
关店潮席卷行业:凑凑一年关店73家,虾补虾补更惨,关店138家,股价跌到8毛钱成了“仙股”;南火锅前五个月关57家,单店日营业额最低仅1800元。
行业换血超六成:从2023年11月到2024年11月,全国火锅门店关店超30万家。要知道全国火锅总门店数长期稳定在50万家以上,这意味着一年时间,行业换血了五分之三!
人均消费持续走低:从2022年的86块多跌到2024年的77块,不管是高端、中端还是低端玩家,没人能躲过这场“大逃杀”。
这场“厮杀”的根源,并非火锅行业自身竞争力下降,而是背后“正餐市场”的整体退潮。
在统计局口径里,正餐是“提供中西式炒菜和主食、服务员送餐上桌”的全服务餐厅。中国是全球仅次于印度的“正餐大国”,正餐占餐饮市场70%以上,比意大利、法国这些美食大国高得多。
而火锅,凭借“全服务+强社交属性”,堪称“正餐中的正餐”。此前火锅行业的差异化竞争,也多围绕正餐属性展开:要么卷上游供应链,要么卷下游服务——海底捞靠擦鞋、美甲、24小时营业火遍全国,怂火锅靠嘻哈、店员跳舞营造氛围,本质都是把“服务卷到极致”。
面对危机,头部品牌们也在积极自救,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海底捞早有预判,选择了“两条腿走路”:
发力外卖:把外卖营收做到暴涨60%,但遗憾的是,外卖仅占总营收的4.5%,对整体业绩的拉动有限;
多品牌布局:推出“红石榴计划”,一口气孵化11个新品牌,从麻辣烫到中式快餐都试了个遍,可惜至今没一个能扛大梁,2024年上半年还关了33家店,门店规模整体收缩。
正餐火锅不好做,商家们开始集体向“快餐化”转型,小火锅赛道由此成为新战场。
2024年小火锅市场看似火爆:规模增速高达28.9%,门店超5万家,占全国火锅总门店数10%。但“火爆”背后藏着猫腻:
新成立企业少:新成立的小火锅企业仅4000多家,是过去八年第二少,比2019年少了六成;
玩家来源单一:不是小老板发现新机会,而是正餐火锅里找不到增量的巨头们,跑来小火锅“卷生卷死”。
巨头们深谙小火锅的核心是“便宜”,于是“锅底5元起”“9.9元蔬菜畅吃”“小料米饭免费”成了标配——客单价控制在50元才算合格,能压到三四十元才叫有竞争力。
这一趋势下,原本占统治地位的虾补虾补遭了殃:它早年靠20多块的套餐圈粉,但2014年起连续十年涨价,客单价从44元涨到62元;2024年想降价挽回时,即便客单价降到54元也没用,消费者早被三四十元的新品牌吸引。
最终,呷脯呷脯四年亏了12亿,市值从294亿港元跌到9亿,跌掉97%。
不仅中低端火锅承压,高端火锅也没逃过一劫,所谓的“高端赛道”更被证明是“伪概念”。
凑凑:曾靠“火锅+茶歇”火到排队三小时,客单价150元,如今营收暴跌26.5%,靠20%的门店贡献了集团87%的亏损;
巴奴:喊着“服务不过度,样样都讲究”,客单价比海底捞高近50元,可2024年数据显示,海底捞单店营收是巴奴的2倍,单店净利润是巴奴的2.5倍,巴奴也只能一降再降客单价。
本质上,高端火锅的市场空间本就狭小:客单价120元以上的高端火锅市场,规模仅占行业1.16%,满打满算才70亿。有限的市场里,难以支撑多个高端品牌,凑凑关店、巴奴降价,正是高端火锅“伪概念”彻底破局的证明。
其实往远了看,火锅行业已经算幸运的——其他餐饮品类两年前就开始内卷淘汰,火锅直到去年才真正“大淘沙”,多享了一年好日子。
而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品牌的“不舒服”,恰恰是咱们的“好日子”:未来或许不用在火锅店排一两个小时队,不用为一顿火锅花七八百块。
毕竟从一开始,火锅就是普通劳动人民的美食,亲民、有烟火气、便宜量大管饱,才是它该有的样子。这场“大逃杀”不是结束,而是让火锅回归本质的开始。
更新时间:2025-09-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