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山河永念:有些事,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你是否想过 ——


清晨早餐摊升腾起的烟火气,傍晚孩子们放学时清脆的笑声,周末与朋友去在暖阳下散步…… 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日子”,却是80年前无数人未能等来的“奢望”。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的那一刻,多少中国人潸然泪下——那不是软弱,是14年忍辱负重、3500万同胞伤亡后,终于挣脱民族屈辱的情感释放。


如今80年过去了,岁月会模糊老照片的色彩,却永远不会冲淡镌刻在民族血脉中的记忆。


80年山河永念,我们究竟该铭记什么?



01那些 “数字” 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


提起抗战,我们常说“3500万伤亡”“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14年抗战”,但这些不是冰冷的数字——


那是杨靖宇将军在零下40℃的山林里,与敌人斡旋,待牺牲时胃里只有棉絮和树皮;是赵一曼在狱中受尽折磨,给儿子宁儿写遗书时,字里行间的愧疚与坚定;是“三光政策”下,河北潘家峪村1230名村民倒在血泊里,只剩下30多个幸存者……


他们不是历史课本里的“名词”:可能是想回家种地的农民,是盼着女儿出嫁的母亲,是梦想当老师的少年。然而侵略者的铁蹄踏来,他们只能拿起武器奋起抵抗,或是在绝望中失去生命。


铭记,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和平,是有人以生命的代价换来的。


02 有一种 “精神”,早已融入我们血脉


在缺武器、少粮草的抗战时期,我们何以取胜?


凭的是一种“精神”,撑起了中国人的脊梁——


“团结”:国共携手、各族同心,工人捐物、农民运粮,华侨海外驰援,孩童亦知报国。


“不屈”:平型关大捷,八路军以简陋武器击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台儿庄战役,士兵高呼“死也要死在阵地上”;滇缅公路,二十万民工以双手凿山开路,每公里牺牲一人,却未曾中断补给一日;


“担当”:张自忠将军殉国前写下“为国捐躯,重于泰山”;左权将军为掩护战友牺牲,成为八路军殉国的最高将领;无数无名战士在战壕中留下“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绝笔,再未归来。


这种“团结、不屈、担当”,从未过时。如今我们在灾难面前的“八方支援”,在科技领域的“攻坚啃硬”,都是这一精神的回响——它已写入中国人的基因,代代相传。

03 和平从不是 “妥协” 来的,是 “实力” 守来的


有人说“都过去 80 年了,还提这些干嘛?”


是因为还有狼子野心存在,他们否认南京大屠杀,说“那是虚构的”;有人美化侵略历史,供奉战犯;甚至有人试图修改和平宪法,扩张军力……


不是我们沉溺过去,而是历史一再警示:和平从来不是求来的,是打出来、守出来的。


14 年抗战,我们从被动挨打到全面反攻,凭的不是妥协,是愈战愈勇;今日中国能屹立于世界,守护这人间烟火,靠的不是他国同情,而是国防实力、科技进步与民族凝聚力。


正如先辈所言:“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历经八十年,依然铮铮如铁。我们铭记历史,是为避免悲剧重演,更是为鞭策自己:必须让国家更强,让和平的根基更稳。


04 我们每个人,都是 “历史的传承者”


“铭记”从来不只是责任,更是一种力量:


对孩子,我们可以讲述杨靖宇、赵一曼的故事,告诉他们:
英雄并非天生超人,只是选择了勇敢与奉献;


对自己,当有人扭曲历史、诋毁英烈时,我们应
以史实回应,因为遗忘才是对忠魂最深的背叛;


对青年而言,“铭记”不是背诵课本,而是在实验室攻坚、在田野耕耘、在岗位尽责——
先烈以生命换来的盛世,需要我们用奋斗去守护。


80年前,他们为“中国”而战;80 年后,我们为“更好的中国”而拼——这就是对“山河永念”最好的回答。


山河依旧,精神永存。


我们回望过去,不是为了停留,而是为了带着这份铭记,更坚定、更从容地走向未来——因为这盛世,值得我们共同守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6

标签:历史   山河   铭记   和平   精神   中国   将军   平型关   左权   牺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