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常说: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可有多少人能明白呢?
直至走出了校园,许多孩子方才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
那时,就真的晚了。
尤其是初中三年,学生受到青春期的影响。
大家看不清学习的意义,找不到努力的真相,因此错失中考的机会。
那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呢?
当孩子跨过青春期的门槛,就该具备这5个“认知”了。
认知1
身体变化?是成长的勋章
进入青春期之后。
孩子迎来了,身心上的许多转变。
面对身体的变化!
一些学生,难免会陷入困惑之中。
比如说,男生有了喉结,说话声音开始转变。
面对这些变化,许多孩子可能会恐慌,也会因此感到害羞,产生不安和自卑的想法。
比如,小辉就是这样。
上初中后,喉结越来越明显,声音也变得沙哑。
他觉得声音怪怪的,所以,特别害怕在同学面前说话,平时总是低着头。
其实,没必要给自己增加压力。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身心转变是正常的,这是成长的勋章。
大家要接纳自己,方能保持好的心态。
作为孩子的重要他人,家长不妨告诉孩子:
“身体的变化,是自然规律。”
这是成长的勋章,所以要坦然接受,鼓励孩子用积极的心态面对。
认知2
情绪波动?是正常的旋律
你发现了吗?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就像六月的天。
前一秒还阳光灿烂,后一秒就乌云密布,简直是“说变就变”。
为何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影响了情绪调节能力。
很显然,这也是一种常态。
比如小美,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也因此而苦恼过。
考试没考好,她就会暗暗哭泣。
同学之间有了不愉快,她会把自己关进房间,一个人流泪。
其实,青春期情绪波动大是正常的。
做聪明的孩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吧,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作为家长,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而是要理解,孩子情绪波动是正常的现象,不要盲目指责孩子的情绪。
认知3
独立意识?是成长的翅膀
走进初中的校园。
很多孩子,陆续进入了青春期。
家长可能会发现:
孩子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愿意听从自己的安排了。
这是孩子,走向独立的表现。
就像鸟儿一样,早晚会挣脱父母的怀抱,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孩子想独立,家长该怎么办呢?
在此分享一个案例,希望能给家长带来启发:
14岁的小宇,想参加夏令营。
可爸爸妈妈担心,他一个人在外面不安全,不同意他去。
所以,小宇特别生气。
他情绪失控后,跟家长大吵了一架:
“我已经长大了,能照顾好自己,你们不要总是管着我!”
后来,家长冷静下来。
他们主动和小宇一起,分析了夏令营的情况,制定了安全预案,最终同意他去。
小宇玩得特别开心,还学会了很多生活技能。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
“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这是我们教育关键性的问题。”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
给他们适当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学会独立。
认知4
人际关系?是成长的必须
青春期的孩子。
他们渴望获得认可,也会珍惜朋友的感情。
但如何与人相处呢?
很多孩子认知有限,可能会在人际交往中很被动。
这个时候,也需要家长去引导。
比如小杨同学,是个性格内向的男孩,进入青春期后,特别渴望交到朋友。
可他不知道怎么和别人交流!
所以,大部分的时间里,他总是独来独往。
妈妈知道后,鼓励他参加一些兴趣小组,在小组活动中,小杨慢慢学会了合作交流。
还因此,交到了好朋友。
现在的小杨,变得开朗多了,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
所以,家长朋友们。
不要害怕孩子交友,而是要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交活动,教给他们一些社交技巧。
认知5
学习升学?是自己的责任
初中阶段很短。
但这个时间里,孩子可塑性很强。
所以,青春期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大家需要抓住这个时间段。
可总有一些孩子,不喜欢学习。
大家心态不对,认为学习是为了别人,所以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孩子有了这样的心态,家长就要帮助孩子看清真相了。
学习是为了谁?
从来不是为了老师和家长,而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家长要帮助孩子,看清这样的事实。
孩子有了正确的认知,方能保持学习的热情,实现潜力的挖掘。
结语
青春期稍纵即逝。
但这个时间段,经常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走向。
抓住了青春期!
那么孩子的人生,就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做负责任的家长,不妨帮孩子建立以上这5个认知,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势必能增长智慧,抓住当下提升自己。
与万千家长共勉吧。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