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先回忆一下八月份,那感觉确实舒坦。上证指数一个月涨了将近285个点,市场情绪一下子就被点燃了,很多人都觉得牛市的脚步是不是近了。可紧接着的九月,市场就冷静下来了,变成了一个“盘整月”,不上不下,磨得人没什么脾气。
于是,大家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十月。有朋友已经帮大家算好了账:现在上证指数在3900点附近徘徊,如果十月能复制八月的涨幅,那指数就能一口气冲到4160点上方。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咱们将一举拿下3900、4000、4100三个整数关口。
尤其是4000点,这个数字太特殊了。这不仅仅是一个点位,更是一个心理大关。 你知道上一次A股站稳在4000点之上是什么时候吗?是近十年前的2015年了。十年啊,人生有几个十年?如果这次能成功突破,那A股就等于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从“3000点保卫战”的泥潭里,终于要抬头仰望“4000点的新天空”了。
这剧本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激动人心?但现实往往比剧本复杂得多。你觉得空头会这么轻易地让多头跨过这道天堑吗?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重大关口前的博弈,向来都是最残酷的。
为什么我说十月可能重演历史?因为市场的走势,总是在重复着人性的贪婪与恐惧。但为什么又说,重演的可能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因为今年的国内外环境,跟过去任何一年都不一样。
首先,咱们得看清一个事实:政策的“底”已经非常明确了。 和以往零敲碎打的利好不同,从202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始,“稳股市”就已经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再加上“国家队”汇金等央企真金白银地持续增持ETF,这等于告诉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很小,国家不希望看到市场大跌。 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底气,也是为什么九月份虽然磨人,但没出现恐慌性下跌的原因。这个“政策底”,是过去十年里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
但是,光有“政策底”还不够,市场的“心”变了。 以前资金可能是“大水漫灌”,搞的是普涨行情。但现在你看看盘面,分化得特别厉害。钱都去哪儿了?都精明地涌向了政策重点扶持的领域。“新质生产力”这个词,大家一定要刻在脑子里。 相关的科技产业链、人工智能、高端制造,这些才是当前资金追逐的核心。而传统的消费、金融板块,则需要实实在在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别再想着买入任何一只股票都能躺着赚钱了,那种“闭眼买”的时代,可能真的过去了,现在是“结构性行情”的天下。
聊完了内部,咱们再把视线拉远一点,看看国际。我必须提醒大家,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是我们当下最大的不确定性。
美联储的加息周期虽然可能接近尾幕,但高利率的“紧箍咒”依然悬在全球经济头上。十月初,美国就要公布9月的非农就业数据和ISM制造业PMI,这两个数据会直接影响美联储的下一步决策,进而搅动全球资本市场。那边一打喷嚏,我们这边也难免会感到寒意。
更别提持续的地缘政治冲突和科技领域的博弈了。这些都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背后是大国之间的角力。这种宏观层面的不确定性,会极大地压制市场的风险偏好。大资金在看不清方向的时候,宁愿选择观望,也不会轻易发动大规模的攻势。 这就给A股冲击4000点,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同时,十月对我们内部来说,也是一个“数据验证月”。国庆期间的旅游、消费、票房数据,节后公布的9月CPI、PMI数据,这些都是检验我们经济复苏成色的“试金石”。数据好,市场信心就足;数据不及预期,那调整的压力就会立刻显现。
我的看法是,大概率不会简单粗暴地复制八月份的大涨行情。 向上突破4000点的过程,必然是充满坎坷和反复的。空头的阻击、获利盘的回吐、外部消息的扰动,都会成为拦路虎。节后可能会因为资金回流出现一波“开门红”,但持续性有多强,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历史会重演,体现在市场向上突破关键点位时的犹豫和拉锯。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体现在今年的政策力度、资金偏好和国际环境都已截然不同。
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这个时候最需要做的,就是放弃对指数V型反转的幻想,真正把注意力放在结构性的机会上。 与其天天猜指数能涨多少点,不如去研究一下,哪些行业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哪些公司真正具备技术壁垒和成长潜力?
政策托底给了我们安全感,但最终能在市场里赚到钱的,永远是那些能看清方向、抓住主线、并且懂得控制风险的人。
更新时间:2025-10-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