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说漏嘴,以色列还能控制全球手机?外网高呼换中国手机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一句话让外网舆论吵翻了,他在演讲中宣称“你有手机,就相当于正在握着以色列的一小部分”。这样的发言让众多网友不寒而栗,纷纷高喊“我要换中国手机”。

Z

内塔尼亚胡的底气哪里来的呢?以色列确实在半导体和网络安全领域确实拥有独特优势,全国6000多家科技初创企业中,40%都与军工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甚至该国最大网络安全公司的创始人多出自负责信号情报的"8200部队",这支被称为以色列耳朵的神秘部队,不仅培养了大量网络精英,其成员退役后创办的企业还将情报技术悄然植入民用产品。

这种"军民融合"模式造就了独特的产业生态,防火墙技术既能保护民用网络,也能用于军事攻防系统,无人机的图像识别算法,既适用于物流追踪,也可用于战场目标锁定。

当这些技术通过供应链渗透到全球手机中时,内塔尼亚胡的手机论便有了现实注脚,只是这番炫耀在公众眼中变了味道。

真正让全球用户脊背发凉的,是这种技术渗透背后的军事化应用前科。

2024年9月的黎巴嫩BP机爆炸事件至今历历在目,以色列情报机构通过在芯片中集成微型炸药,将5000台看似普通的通讯设备变成了远程引爆的武器。

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其操作手法,先发送正常信息诱使用户查看,在目标将设备举到眼前时再发送引爆指令,这种精心设计的杀伤方式,彻底击穿了民用技术与军事手段的边界。

如今听闻手机中也有以色列部分,公众难免联想到那些在口袋中爆炸的BP机,当技术掌控者已证明自己敢于将民用设备转化为杀伤工具,所谓的"科技实力"便不再是光环,而成了悬在用户头顶的利剑。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以色列一边将技术军事化发挥到极致,一边又对其他国家的技术自主指手画脚。

当中国企业凭借珠三角1小时供应链圈,实现从芯片设计到终端制造的全链条自主化时,当明确将科技向善作为发展准则时,这些本是市场经济下的正常产业升级,却常被西方扣上"技术威胁"的帽子。

直到内塔尼亚胡的言论与BP机爆炸的记忆重叠,全球用户才恍然发现,真正的技术威胁从不来自技术本身,而来自将技术异化为武器的阴谋。

中国手机被推向台前,这并非是刻意营销的结果,更像是国际社会在信任崩塌后的下意识的选择,当一方持续突破技术伦理底线,另一方坚守和平利用原则时,市场自然会给出答案。

以色列试图通过展示技术渗透力彰显实力,却恰恰提醒了世界这种渗透的危险性,本想证明自己不可替代,结果反而加速了替代选项的崛起。

当"手机里的以色列部分"与"爆炸的BP机芯片"在公众认知中形成联想,当"军民融合"被解读为"民用设备军事化"的委婉说法,所谓的技术自信便成了信任自杀。

全球用户高呼"换中国手机",不过是在这个通讯设备可能变成爆炸装置的时代,选择一个坚持科技向善的制造商,实在算不上过分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8

标签:财经   以色列   手机   胡说   中国   全球   技术   军事化   用户   科技   不寒而栗   军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