蓂馀一叶秋。
霜降三旬后,




大自然邮差正在派送一封特别的信,这封信不是纸做的,而是用小小的冰晶做成的。这封信的名字就叫——“霜降”。它告诉我们:秋天就要下班,冬天准备来敲门啦!
First Frost
一、霜降是什么?
它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 18 个,通常在每年 10 月23 日或 24 日。名字里的“霜”不是天上落霜,而是地面上的水汽遇冷,像给草地、车顶盖了一层亮晶晶的“糖霜”。
二、大自然的小信号
树叶变黄、柿子通红、小虫子钻到地下“睡大觉”,古人把这三件事叫“霜降三候”。这时候昼夜温差最大,早晨出门常能看见白白的霜花。
三、家长们的小任务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昼夜温差大、燥邪与寒邪交织,儿童极易出现咳嗽、腹泻、厌食、反复感冒等问题。中医讲究“节气推拿”,借天地之气转换的关键节点,通过特定穴位刺激,帮孩子健脾胃、润肺燥、助阳气、强免疫,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霜降推拿核心思路
养脾土:霜降五行属土,对应脾胃,脾旺则肺安。
润肺燥:秋燥伤津,需滋阴润燥。助阳气:寒潮将至,提前温阳御邪。
5 个“黄金穴位”与手法(2 岁以上,每次每穴1~2 min,一天1次,连做 3~7天)
1.补脾经:拇指桡侧缘,指尖→指根,推 100~300 次,健脾胃、促吸收、提高免疫力。

2.清肺经:无名指掌面,指根→指尖,直推100~300 次,宣肺止咳、防感冒。

3.揉板门:手掌大鱼际平面中央,揉 100~300 次,消食化滞、止腹胀。
4.足三里:犊鼻下3寸,胫骨旁 1 横指,按揉 30~50 次,强壮要穴,调脾胃、增免疫。

5.工字搓背:沿脊柱及两侧膀胱经,呈“工”字形快速来回搓,1~2 min,皮肤微红为度,温阳祛寒、补肺脾肾。

干咳少痰:加揉二马(手背 4、5 掌骨凹陷处) 滋阴润肺。

鼻塞流涕:加开天门(两眉中间 →前发际成一直线)、推坎宫(两眉弓上,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揉太阳(眉梢与目外毗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50 次。

夜尿多、怕冷:加揉涌泉)脚底前 1/3 凹陷)50次,温肾助阳。

操作小贴士
1. 室温 26°C左右,双手搓热再操作;饭后 30 min内不做。
2.介质:可用婴儿润肤露或紫苏油,防摩擦伤肤。
3. 孩子皮肤微红、身体放松即可,切勿追求“越重越好”。若皮肤破损、发热 38.5°C以上、急性传染病期暂停。
生活配合
吃:多吃“润燥三宝”——梨、银耳、白萝卜。早餐可以来一碗“山药小米粥”健脾,下午加“银耳梨羹”润燥。少吃冰饮料、生西瓜,小肚子才不会“闹情绪”。控制食量,霜降后孩子活动量可能减少,过量饮食易积食,建议每餐七八分饱。

穿:洋葱式穿衣,一层一层方便增减,早晚加马甲,护住大椎、神阙、涌泉三处。避免受凉引发腹泻或咳嗽,可穿肚兜、厚袜子,外出戴薄围巾。
健康:适当户外活动,避免温差刺激。选择上午 10点后、下午3点前阳光充足时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但避免在风大或气温过低时长时间停留。从户外进入室内时,不要马上脱衣,待身体适应温度后再调整,防止冷热交替感冒。

睡:早卧早起,21:30 前入睡,养阴敛阳。
坚持“节气推拿+起居饮食”同步调,让孩子平稳入冬,少跑医院!
作者简介
儿童诊疗中心
主管护师
段朝扬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曾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进修。擅长小儿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外治法。

温馨提示
北京小汤山医院为医保A类定点医院,无需选择定点医院
北京小汤山医院官方微信小程序支持线上预约挂号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