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过2015年的狂飙,也目睹了2023年的转折。今天我想抛开那些宏大叙事,跟你聊聊身边真实的故事——我的老同学张伟(化名)。
老同学张佳,在上海有4套房,还在电话那头炫耀身家,昨天在电话里头却是万般的无奈:“怎么办?我第三套房挂了大半年,看房的人都没几个。”
这不是个别现象,数据显示,全国二手房挂牌量突破730万套,白城二手房价同比跌幅高达7%以上,今明两年,像张佳这样持有“多套房”的家庭,将不得不面对这3个问题。
资产流动性冻结,纸上富贵难以变现
随着房价下行,市场挂牌量激增,多套房持有者最先感受到的是:资产流动性正在迅速冻结。
销售说,以前再差的房子挂牌一两个星期都能快速成交,如今挂牌半年以上无人问津成为常态,有些郊区的房子甚至降幅高达50%也无人问津。
这并不是因为房子已经没有了价值,核心还是在于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二手挂牌量激增与购房需求快速萎缩同时出现,
就拿上海来说吧,外环区域二手房挂牌量同比激增42%,杭州钱江世纪城板块降价房源占比高达60%以上。
然而,购房主力军却在悄悄发生变化,90后,00后群体规模相比70后,80后足足减少了数千万。再加上城镇近40%以上的家庭拥有2套甚至更多房产,预示着这些年轻人当中有很多人只要靠继承就能解决住房难题。
张佳原本也想着自己4套房,留两套给孩子,但孩子们却说,“我们不需要那么多房子,一套就够了。”供给大幅增加,需求不断减少,让原本供过于求的市场,变现难度更大了。
持有成本持续攀升,现金流压力陡增
这个问题是当前很多持多套房家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房子不好卖,持房成本也在持续攀升,成为吞噬现金流的无底洞。
首先虽说上海、重庆房产税相继出台政策明确,和以往的房产税政策规定相比,征税条件放宽了、变实惠了。但是行内都以为,随着市场趋稳,房产税可能渐行渐近。
假如家庭人均免税面积60㎡,二套房超出部分按0.6% 税率征收,三套房税率跳升至1.2%。一套评估价200万的二套房,年持有成本从房产税试点前的0.3万(仅物业费)升至4.2万。这包含了房产税1.2万、物业费0.3万和资金机会成本2.7万(按4.5%理财收益率计算)。
你能担忧的是,很多家庭都面临着收入锐减,甚至有的人年初丢了工作,到现在还没有时间再就业。但即使如此,每月的高额房贷却一分不能少,加上物业费、电梯费、取暖费等各项费用也在物价上涨背景下水涨船高,持房压力只增不减。
心理预期逆转,财富观念遭遇冲击
当前,最让多套房家庭困扰的问题,可能是:心理预期的根本性逆转。房地产“稳赚不赔”的神话破灭了。
以前只要你买入房子,持有一段时间就能实现财富的增值,然而如今房子的赚钱效应逐渐消退,炒房客们早已嗅到了风向的转变,纷纷选择离场或选择“落袋为安”,在场外观望。
市场预计转变使得房产投资属性变弱,曾经被视为财富象征的房子,现在正变成“管理负担”。
比如身边的朋友陈冰,他早两年借贷资金投入160万买入的房子,如今跌至不足110万,虽不影响实际月供金额,但这种“负资产”风险显著加剧了持有者的心理焦虑和财务挫折感。
而且当前年轻人的住房观念也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年轻人宁愿租房,也不愿意背负几十年的房贷。他们更看重当下的生活品质,而非一味追求房产增值。
面对这些挑战,多套房家庭如何应付?
该来的躲不掉,面对挑战,多大方家庭需要的不是恐慌,而是应对策略。给大家提几个建议:
第一,转变观念:房产从“财富象征”变为“管理负担”的风险真实存在。主动调整、审慎评估,优化资产结构,才能在市场深度调整中有效规避风险。
第二,去劣留优。保留核心地段、品质好的房产,我们以为,所谓核心区高品质住宅,起码满足“地铁800米内+对口省重点学校+三甲医院3公里圈”的铁律。
对于偏远郊区、品质差的住宅,止损处理或许是明智之举。
第二,考虑“以租养税”/“以租养贷”,如果房子位于核心城市,可以通过出租来缓解压力。但是如果是三四线多余的房产,年租金回报率底下持有成本反而形成缺口,以租养贷(税),不如变现或更为明智。
写在最后
从以前朋友们见面互问“买了哪个楼盘?”“涨了多少”,到现在一见面就是吐槽“房子不好租”、“物业费又涨了”……
这些日常对话背后,是中国城镇约45%的家庭(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正在经历的现实。
总之,房地产的终局早已写就——从投机者的赌场变为专业主义者的赛场。当潮水退去,认清“持有成本-流动性-增值潜力”三维真相的人,才能穿越周期。也许这才是房地产回归居住本质的必由之路——让房子真正成为家,而不是筹码。
#头条创作者激励计划#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