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又到了!
因为520和“我爱你”谐音,近几年逐渐成为与“情人节”“七夕”齐名的节日。为方便大家表达爱意,微信今年已将单个红包额度上限由原来的200元调升至520元,限时一天。
“520”这天,有人或是在社交媒体上晒出情侣转账记录,或是被身边的亲朋好友猛地“撒一把狗粮”,刷到一些更高额的转账记录截图。
此前,我们报道过:
热搜第一!微信转账520能撤回吗……
“像520元、1314元这样的红包,带有恋爱象征意义,属于一般赠与,完成后就不能撤回。当事人要求对方返还,没有法律上的依据,得不到法律上的支持,除非是对方自愿返还。”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蓝天彬律师明确地告诉记者。
上海震亚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合伙人夏锐则表示,对于小金额的情侣单方赠与行为,赠与已经完成,无法要求对方返还。“这么小金额的赠与,还要找对方索要返还的,我个人觉得要离这样的前任远一点,人品和格局都值得商榷。如果被索要的一方经济条件尚可,我觉得可以在分手后,自愿将未消耗的财物退还。”
此外,记者注意到,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支招:“不管收到多少转账,都可以回复对方‘谢谢宝贝的节日红包’之类的话,这样就可以锁定对方的红包赠与性质。”对于这种说法,律师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图片说明:社交媒体上不少关于红包的经验贴
夏锐律师直言,这种伎俩在事实面前是无处遁形的,是否利用恋爱关系形成的优势地位控制另一方才是审理的关键,转账大金额和小金额不会因为你回复了什么就立刻确定成赠与性质,而是要基于所有的证据形成一个事实来确定。“恋爱一开始就在算计的人是不值得鼓励的,不知道爱是包容,是责任,是利他的人是在浪费生命。”
针对网友所提出的红包和转账两者是否有区别的问题,新闻晨报记者查询发现,此前北京市海淀区曾公开审理过一起借款纠纷案件,认定微信红包与转账性质存在区别,红包属于赠与,转账则属于借款,据此判令被告周先生偿还原告刘女士借款12900元。
法官认为,微信红包设置的金额上限为200元,且名为“红包”,根据我国的民间习俗给付“红包”在通常情况下,意味着自愿赠与,无需返还。微信转账与红包不同,不具备“赠与”之义,其仅是微信软件设置的付款功能,是社会主体之间常用的付款方式之一。
对此,知名微博大V庞九林律师向记者解释道,恋爱期间,一方向另一方转账时含有特殊含义的数字,如:“520”“666.66”“1314”等,和一般的借贷习惯不一样,将推定为转款时真实意思表示是传达爱意、送出祝福或赠与性质,而不认定为借贷行为。一旦以这种数字的金额转账给对方后,再以民间借贷要求对方返还的,一般不予支持。
北京市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屾山表示,对于一些特定的日子,比如情人节、七夕支出“520”“1314”等具有特殊含义的金额,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法院通常也会认定是双方相互之间的赠与,付款之后一般要不回来。
来源 | 新闻晨报综合此前报道
更新时间:2025-05-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