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身上都有同样一股味道吧?
NO!NO!!NO!!!
不是班味,而是樟脑丸味
没想到吧?
杭州虽然夏天长,但是秋天短啊
秋天的衣服才刚刚接上穿
不知不觉中,今天竟然已经立冬了
秋装只能当内搭穿了

尽管南方还没真正意义上入冬
但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冬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
空气也会越来越干燥
而身体也要顺应这些变化做出调整
养生要围绕 “藏”与“防”
同时也要注意疾病预防
冬季时,大自然阳气潜藏、阴气盛极,养生应顺应这种沉降、闭藏的特点,敛阴护阳,着眼于“藏”。
具体而言,在日常生活上,要保持情绪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阳气潜藏于体内;宜早睡晚起,勿熬夜、劳精神,因为充足的睡眠有益于人体的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在饮食上,可以开始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来御寒,如羊肉、牛肉、鸡肉等。
随着阳气的内敛,人体新陈代谢也会相对变缓,如果养护不当,很多疾病常常会在冬季找上门。立冬后还要重点“防”住以下几种疾病。
呼吸道疾病:防风防寒,润肺防燥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非常怕寒、怕燥。冬天风寒邪气盛行,很容易从口鼻入侵,导致“肺气不宣”,从而引发感冒、咳嗽、流感、鼻炎等问题。加上冬季室内干燥,津液耗伤,更容易出现干咳、喉咙痛。
预防建议
1. 戴围巾,护风府: 脖子后面的 “风府穴”,是风寒入侵的门户,因此,建议出门戴围巾或穿高领衣服保护穴位。
2. 滋阴润肺:多吃雪梨、银耳、百合、白萝卜等白色的食物润肺,也可以自制雪梨银耳汤,或罗汉果泡水,都能很好地滋润呼吸道。
心脑血管疾病:护阳保暖,活血通络
中医讲“寒主收引,凝滞血脉”。寒冷会使血管收缩、痉挛,还会影响血压波动,大大增加心脑血管意外发生风险。
预防建议
1. 晨练宜晚不宜早:冬季晨练应遵循"必待日光"原则,建议上午9-11点阳光充足时适度活动。
2. 温水沐足,引火归元: 睡前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20分钟,可以加几片生姜或艾叶,能促进血液循环,温暖身体,微微出汗即可,切忌大汗淋漓。糖尿病患者、孕妇不建议泡脚。
消化系统疾病:温养脾胃,忌食生冷
脾胃喜暖恶寒,冬季如果仍大量进食生冷寒凉的食物,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容易出现胃痛、腹胀、腹泻等问题。特别提醒,有“老胃病”的人群,冬季一定要注意养胃,谨防复发。
预防建议
1.三餐温热:告别冷饮和凉菜,多吃温热、软烂的食物。喝点热乎乎的小米粥、南瓜粥,是养护脾胃的简单方法。当然,也特别推荐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养血活血,生姜温中散寒,羊肉补虚益气。

2. 常按“暖胃穴”:人体上有一个被称为胃的“灵魂穴位”的中脘穴,它位于肚脐正中直上4指的位置,每天用掌心轻轻按摩3-5分钟,有暖胃、缓解胃部不适的效果。
关节疼痛:驱寒除湿,畅通气血
风寒湿邪气侵袭关节,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对本身就有风湿或关节旧伤的人,寒冷会加重气血的凝滞,从而引发疼痛。
预防建议:
1. 重点部位保暖:重点保护好膝盖、脚踝、手腕等关节部位,可以戴上护膝、穿长款羽绒服。
2. 艾灸驱寒:艾灸是冬季驱寒补阳的绝佳方法。可以艾灸足三里(强壮要穴)和关元穴(肚脐下4指),能增强全身阳气,抵御寒邪。
审核专家

本文为浙大一院宣传中心、中医科原创
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