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质疏松增多,都是缺少钙惹的祸?提醒:这 5 种食物要多吃

你是不是也发现,身边不少六十岁以上的人,总说:“最近后背发酸,腿没劲,动不动就崴脚”。一查才知道,是骨质疏松。大家一听“骨头空了”,就猛喝牛奶、吃钙片,结果腿照样发软、脚照样没力。我劝你别急奔药房,得从饮食上“养骨正本”。因为中医讲:“肾主骨,脾生气血”,骨头虚不只是钙少了,而是整个“养骨系统”出了状态

我这就带大家一块瞧瞧——哪5样日常就能吃到的好东西,能补骨强筋,还不让你上火、长胖。

你不妨边读边回忆,家里冰箱里是否有这些“骨头粮食”?


1⃣ 黑豆——补肾入骨、养膝解乏

中医说,“黑入肾”,而肾又是骨头的“父母”。黑豆性平味甘,润中有补,最适合年纪渐长、膝盖发凉、腰胀腿软的人常吃。

**黑豆煮粥、蒸饭、炖排骨,怎么做都合适。**我习惯每月用黑豆泡黄酒,少量煮着喝,一是活血通络,二是补肾强骨,尤其适合爱落枕、腰腿疼的人。

只是脾胃虚寒的人,黑豆要煮烂点,加点山楂或小米压压寒。

你是不是觉得黑豆难煮?那把它和糯米一起蒸成饭,香得很。


2⃣ 木耳——活血通络、不光养骨还通血

很多老人骨头乏力,其实“血不养骨”也是重要原因。木耳这东西,常被低估,它虽然轻飘飘的,但清中有润,能通血脉、去瘀滞、润肠健骨

黑木耳搭配黄豆、南瓜,煮成一碗羹,老少都适合。或者切丝和鸡蛋炒,简单实在,吃着口感软糯不扎嘴。

我习惯做道“黄豆木耳炖鸡翅”,炖得软烂了,再加点老姜提气,不上火、补骨精、润五脏。

你平时是拿木耳做凉菜的多?要不试试换换做法,让骨头也尝口新的滋味。


3⃣ 芝麻酱——润肠通便、补钙不发腻

说到补骨,很多人会问要不要天天喝牛奶,其实体寒、脾弱的人,喝多了反而腹胀。反而像芝麻酱这样的“古老骨粮”,既含钙又养血,还不打乱脾胃。

芝麻酱冲粥吃、拌菜吃、涂馒头吃,点到为止,不贪多。搭配菠菜炒,加点蒜香,一盘菜下去既润又养。

中医说“精满则骨强”,而芝麻就是滋补肾精的一把好手,黑芝麻尤佳。

你家的芝麻酱是不是又干又涩?拌前滴点温水搅拌,它的香气才能“活”出来。


4⃣ 牛骨汤——填髓补骨、强筋通络

我有位八十多岁的大爷,一年不感冒,骨关节还挺灵活,一问才知他家常年锅里炖着一锅萝卜炖牛骨汤

牛骨汤里骨髓精华丰富,搭配白萝卜化痰通气,一补一清,正好调养冬天“骨寒肉瘦”的状态。

注意,牛骨汤要加老姜打底,炖3小时以上,再放葱段,加点醋更能“逼钙出骨”。可别猛喝浮油,要撇净,汤要清而不腻。

老话说“壮骨先清汤”,喝得太过浓稠反伤脾胃。

你有没有认真用牛骨熬过汤?有没有试过加一点山药进去,养骨更护脾哦。


5⃣ 鸡蛋黄——填精补髓、强体壮骨

别光说蛋白质,蛋黄才是骨头真正喜欢的。中医常把蛋黄列入“补益精血、填骨润肺”的药膳配料之一。

每天一颗鸡蛋,对中老年人是“补阳不动火”的小黄金。蒸蛋羹、蛋炒饭、蛋花汤,火候要均,口感要嫩,最好别炸别煎,避免使它从“良药”变“燥火”。

体寒怕凉的朋友可以试试“姜汁蛋羹”,一开始你可能不太习惯那个味儿,但吃三天就知道肚子舒服、浑身轻松。

你吃鸡蛋时会不会扔蛋黄?那可真是“扔了金玛瑙,留下豆腐渣”。


补骨不是打补钙针,是养“脾肾血气骨”

很多时候,骨质疏松不只是骨头缺“硬货”,而是脾胃虚了、肾气弱了、血不能养了,中医讲“肾主骨,脾主生血,血养骨”。

所以平时我门诊劝慢性骨劳损、腰腿发软、骨密度低的人,少轻信某些“高钙罐头”,多回归咱中国自古就用的“食补法”。

外补十次,不如内养一次。五样食物分布在三餐里,汤、粥、菜、点都能顾到,长期坚持,自会觉得“骨不松、身不虚、站得住、走得稳”。

你是否也有腿软、骨酸的警告信号?有没有想过,不缺肉不缺奶,却是骨头吃不到“正气”呢?

不妨下次炒菜时,就多放一样上文提到的好食材,试着一段时间,把骨养起来。


来源:健康养生常识。
民间方法非替代医疗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养生   中国   食物   骨头   芝麻酱   脾胃   木耳   中医   蛋黄   鸡蛋   黄豆   习惯   口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