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方丈
编辑| 幸运
初审| 天坛
一个民族被灭国146年,三代人过去了,母语说不利索了,祖先的文字也认不全了。
你以为他们会忘记自己的根吗?偏偏有这么一群人,每年飘洋过海去福建寻祖,在日本的土地上守着中国人的牌位,甚至有人宁可一死也不当日本人。

这些琉球后裔到底在坚守什么?他们的祖先又经历了怎样的悲剧?
琉球跟中国的缘分得从明朝说起。
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人出海,给这个海上小国送去了国书。
琉球国王一看,立马表示愿意称臣纳贡。
从那之后,琉球跟大明朝就像走了亲戚一样,隔三差五就派船来朝贡。

到了1429年,琉球的中山王尚巴志统一了整个群岛,建立了统一的琉球王国。
这个国家虽然不大,但规矩守得死死的——每一任国王继位,都得等着中国皇帝派人来册封。
没有中国的册封诏书,你就算坐上王位也名不正言不顺。
500年时间里,琉球向中国朝贡了884次。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几乎每年都有琉球的船队驶向中国港口。
船上装着当地的特产,回程时带着中国的丝绸、瓷器和书籍。
明朝还做了件对琉球影响深远的事。

朝廷从福建挑选了三十六户人家,整家整户迁到琉球。
这些"闽人三十六姓"不是普通百姓,都是读书人、工匠、航海专家。
他们把中国的文字、礼仪、建筑、农业技术全带了过去。
琉球的孩子开始读四书五经,贵族家庭说着闽南话,连王宫的建筑样式都学着紫禁城的规制。
好日子在1609年戛然而止。
日本九州岛上的萨摩藩藩主看琉球不顺眼很久了。
这个小国跟中国走得太近,贸易利润丰厚,萨摩藩眼红得很。
当年三月,萨摩藩组织了三千武士,一百多艘战船,杀气腾腾地扑向琉球。
琉球哪见过这阵势?王国根本没有像样的军队,几场仗下来就全线溃败。
四月,萨摩藩的军队打进了首里城,琉球国王尚宁被抓了。

日本人把他押到鹿儿岛,逼着他签下城下之盟——从今往后,琉球得同时向中国和日本朝贡,实际上成了日本的附庸。
这种日子过得憋屈。
表面上琉球还保持着跟中国的宗藩关系,国王继位照样请中国来册封。
暗地里,萨摩藩派了监视官常驻琉球,王国的每一笔收入都要上报,大部分利润都被日本人拿走。
琉球就像个傀儡,两头受气,左右为难。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了。
新政府野心勃勃,要把日本打造成现代化强国。
琉球这块肥肉,他们盯上了。

1872年,日本单方面宣布:琉球国取消了,改叫琉球藩,国王尚泰降级为藩王。
琉球人傻眼了,这算什么?我们跟中国的关系怎么办?尚泰急得团团转,偷偷派了好几拨使臣去北京求救。
清朝这时候也自顾不暇。
洋务运动搞得热火朝天,朝廷上下都在忙着学习西方技术。
琉球的求救信送到总理衙门,官员们商量来商量去,就是拿不出个实际办法。
外交照会发了几次,日本人根本不搭理。
1879年三月,日本失去耐心了。
陆军中将松田道之带着军队和警察,直接开进了首里城。

尚泰被强行废黜,琉球王国正式改为冲绳县。
一个存续了450年的王国,就这么在武力威胁下消失了。
琉球灭亡后,还有一批人不肯认命。
尚泰偷偷派出的使臣们流落在中国各地,继续为复国奔走。
其中有个叫林世功的人,是琉球的紫金大夫,相当于高级官员。
林世功在北京住了好几年。
他天天往总理衙门跑,见到李鸿章等大臣就跪下磕头,恳求清朝出兵。

他写了无数奏折,详细陈述日本侵占琉球的经过,分析琉球对中国的战略价值。
清朝官员同情他,但也仅限于同情。
朝廷的态度很明确:日本太强,不能开战,只能通过外交手段慢慢谈。
美国前总统格兰特来华访问,清朝还请他去日本调停。
调停来调停去,没有任何结果。
1880年,林世功彻底绝望了。
他意识到清朝不会为琉球开战,复国无望。
七月的一天,他穿戴整齐,来到总理衙门门口。
卫兵还没反应过来,他抽出随身的短刀,对着自己脖子一抹。

血喷出来的时候,林世功说了最后一句话:"活着不愿做日本人的臣民,死了也不愿做日本人的鬼魂。"
这话传到慈禧太后耳朵里,老太后也红了眼眶。
她下旨拨款,按照大臣的规格厚葬了林世功。
林世功的坟墓至今还在北京,墓碑上刻着"琉球节臣"四个字。
日本占领琉球后,立刻开始了强制同化政策。
学校禁止教琉球语,强制学日语。
中国式的祭祖仪式被禁止,要改成日本神道教的祭拜方式。

甚至连琉球人的姓名都要改成日本式的。
那些"闽人三十六姓"的后裔日子最难过。
他们家里供着中国祖先的牌位,过着中国的节日,孩子们私下里还在学汉字。
日本警察三天两头来检查,发现了就没收销毁,严重的还要抓去坐牢。
有个叫蔡璋的年轻人,是琉球蔡氏的后人,也是王室的远房亲戚。
他从小听父辈讲琉球往事,心里对日本殖民统治憋着一股火。
抗战爆发后,蔡璋跑到中国内地,组织了一个"琉球青年同志会"。
这个组织的宗旨很明确:解放琉球,让琉球回归中国。
蔡璋找到国民政府,递交了请愿书。
他说琉球人世世代代都认为自己是中国的藩属,日本的占领是非法的,希望中国战胜后能收回琉球。

国民政府对这事态度暧昧。
抗战期间顾不上,等到开罗会议讨论战后格局时,罗斯福问蒋介石要不要琉球。
蒋介石想了想,说让琉球先由中美共管。
这一犹豫,机会就错过了。
二战结束后,琉球先是被美国托管,1971年又被美国交给了日本。
冲绳回归日本后,日本政府对琉球文化的打压从来没停过。
冲绳的教科书里,琉球王国的历史被一笔带过,中国和琉球的五百年情谊更是只字不提。

年轻人连琉球语都不会说了,更别提汉语。
奇怪的是,那些"闽人三十六姓"的后裔,依然保持着某种顽强的传承。
福建有个叫福州的地方,是当年三十六姓出发的港口。
每隔几年,就有冲绳的老人组团去福州寻根。
他们带着族谱,按照上面记载的地址,去找同姓的福建家族。
有一年,一位姓郑的冲绳老人找到了福州郑氏宗祠。
老人不会说汉语,只能比划。
祠堂里的族人拿出族谱一对,还真对上了。
600多年前,这位老人的祖先就是从这里出发,跟着明朝的船队去了琉球。

老人在祠堂里哭了很久。
他用日语夹杂着几个蹩脚的汉语词说:"我们是中国人的后裔,是中国人的后裔。"
祠堂里的福建人也都红了眼眶,拉着这位远道而来的族人祭拜祖先。
在冲绳,还有些家庭私下里保留着中式的祭祖仪式。
每年清明和春节,他们关起门来,摆上供品,按照祖辈教的方式磕头上香。
牌位上写的是汉字,念的祭文也是文言文,虽然年轻一辈已经听不懂了。
有记者采访过这些家庭。
一位老奶奶说:"我们不知道自己算日本人还是琉球人,但我们知道祖先来自中国。
这个不能忘,忘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日本的历史教育里,琉球并入日本被说成是"废藩置县"的一部分,就跟取消其他藩国一样正常。
冲绳人的反抗被轻描淡写,林世功这样的烈士更是完全不提。

中国这边,琉球的历史也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
教科书里偶尔提到琉球,也就是一句"琉球曾是中国的朝贡国",没有更多内容了。
年轻人知道冲绳有美军基地,知道那里是旅游胜地,但很少有人知道冲绳曾经叫琉球,知道那里的国王曾经世代接受中国册封。
146年过去了,琉球已经变成了冲绳。
街上听不到琉球语了,只有一些老人还会说几句。
汉语更是彻底消失了,只有那些古老家族的族谱上,还能看到繁体汉字记载的祖先名字。
琉球王国的首里城在二战中被炸毁,后来重建了,成了观光景点。

游客们在那里拍照留念,很少有人知道这座城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尚泰被废黜时的绝望,林世功自刎时的血泪,那些被强制改名换姓的家族的屈辱,都被时间和政治掩盖了。
一个国家可以被武力征服,领土可以被强行占领,语言可以被禁止使用。
146年够长了,足够让三四代人出生、成长、老去。
照理说,什么记忆都该淡了,什么血脉都该断了。

可就是有那么一批人,在被同化的巨大压力下,用最原始的方式守着祖先的根——一本族谱,一块牌位,一年一度的寻根之旅。
他们或许说不出完整的汉语,写不出漂亮的汉字,但那句"我是中国人的后裔"刻在骨子里,三五代人都没磨灭。
这份执着让人心酸,也让人看到了文化认同的力量究竟有多强大。
信息来源:
《明实录·琉球国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光绪朝),中华书局,1979年版
《清季外交史料》,故宫博物院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63年版
真荣平房昭,《琉球王国的历史》,冲绳时事出版,1992年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对外关系志》,方志出版社,1998年版
蔡璋,《琉球亡国史》,东方出版社,2013年再版
冲绳县历史文化数字档案馆,《册封使记录与中琉关系研究》,2018年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