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皮子糖葫芦暴雷?官媒发文,大量受害者出现,网友:不敢再吃了

文|南风

编辑|娱叔


馋了国人近千年的糖葫芦,最近又出现了新的吃法。

奶皮子和糖葫芦的搭配,即便一串卖到几十上百元,也依旧让人欲罢不能。

可没过多久,第一批“受害者”就出现了。

吃零食吃出“糖化脸”的现象,让官媒都亲自发文进行提醒。

这串火遍全国的网红小吃,恐怕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享受五分钟,排队两小时

所谓的“奶皮子糖葫芦”,简单说就是糖葫芦下边粘了一片奶皮子

别小看这个小小的改动,它直接让普通糖葫芦的风味层次感提升了好几个层级。

奶皮子特有的奶香,搭配上水果的果香,两者相得益彰,混合出一种全新的清香。

这种全新的吃法,不知道让多少人为之痴迷。

北京、上海、杭州这些大城市,热门店前的队伍能排到街对面。

光是路边停放的车都能连好几条街。

想吃上一口,动不动排队一两个小时那都是家常便饭。

运气不好的话,连一张号牌都抢不到,连排队等的资格都没有。

于是自然而然地,就催生出了“黄牛”这种职业。

很难相信,现在连买个糖葫芦都能遇到黄牛。

可不靠黄牛的话,那些大老远从外地跑过来吃糖葫芦的人,可能就要空手而归。

所以尽管知道加价了,也只能硬着头皮付款。

有时候一串糖葫芦能炒到七八十甚至上百元的高价。

有这钱,买一堆糖葫芦和一堆奶皮子也够了。

店家也知道要趁着大火赶紧捞一笔,定价贵就算了,还限购。

原价五块钱的糖葫芦,加个奶皮子身价就翻了好几倍,再碰上个限购……

但不管价格有多贵,门口的顾客还是络绎不绝。

这可不仅是因为它好吃,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它好看。

买奶皮子糖葫芦的人,不少都会拍照打卡发朋友圈。

吃到糖葫芦很重要,但让别人知道自己吃到了更重要。

从排队购买到打卡分享,再到最后吃进嘴里,整个过程都充满了仪式感。

当一群朋友聊起了“那个冬天排队两个小时买糖葫芦”时,本身就是一种情绪价值。

只是,有时候为这种情绪价值买单的,不只是钱包。

“糖化脸”的危机

就在大家疯狂追捧的时候,官媒发布了一条令人害怕的消息。

不少人因为常吃奶皮子糖葫芦,出现了皮肤暗沉、松弛、加速老化的情况。

再加上附带的前后对比图,大家开始对手中的甜品感到恐惧。

医生解释说,这就是典型的“糖化脸”。

如果糖分摄入过多的话,多余的糖就会跟体内的胶原蛋白“打架”。

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

皮肤问题还只是最容易察觉的一项,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才是真正的“健康杀手”。

想想也是,奶皮子糖葫芦里边的糖分可是一点都算不上少。

看看制作过程就明白了,光是熬糖浆制作外边的一层脆皮,放进去的糖都是用“杯”计算的。

有水果的酸甜以及奶皮子的奶香调和,再甜的味道也只会成为香味的配料。

可如果是喝水的话,只是放一勺糖的话,水都会甜到发腻。

要是加入一些其他含糖食材,可想而知一串吃下去,要摄入多少的糖分。

当然也不用过分担心,一串糖葫芦肯定是不可能造成严重健康问题的。

那些出现“糖化脸”的网友,大多都是长期食用的人群。

高糖的食物总是会让人产生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爱上这种感觉也不难理解。

于是下了班路过的时候,就买一串边走边吃,成了习惯。

久而久之,健康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

不只是糖葫芦,不管是什么高糖高油高脂的食物,都禁不住无节制地吃。

即便是大米饭吃多了,也可能出现晕碳现象。

所以导致“糖化脸”的问题根源,还是出在了过量食用上。

而奶皮子糖葫芦作为网红产品,天然就有着吸引人食用的属性。

周期性的网红食品

其实不光是奶皮子糖葫芦,每年都会冒出一批网红食品。

脏脏包,酸奶大麻花,还有竹筒奶茶,草莓塔。

每次火的时候,情况跟现在差不多,都是店铺门前人山人海。

它们的结果也差不多,全网刷屏一阵子,然后就迅速降温,被其他网红食品替代。

见得多了,就会发现这些网红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颜值都很高。

现在人的颜值很重要,美食的颜值更重要,不然它都不好意思叫“美”食。

草莓塔、冒烟冰淇淋这些,仅仅是外表就能抓住大多数人的眼球。

好看就要打卡,打卡就要发到网上,有人看到了照片就会来买,来打卡,来发。

一来二去,商家都不用怎么打广告,就能火遍全网。

大家也都知道这种长相的东西卖得贵,但还是会去争着买。

一方面是谁也不想落后于潮流,就算这个潮流很快就会变。

另一方面,光是看看朋友圈下边的点赞量,也能收获不少的情绪价值。

这个高价,也算是情绪价值的一种量化体现。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些网红产品能充分调动大家的好奇心。

有些网红产品长得确实算不得好看,但一定是非常有特点。

比如巨无霸冰淇淋,谁都知道味道只是冰淇淋而已,可谁又能忍住不买来尝尝?

只是这种新鲜感在买过一次后就会褪去。

等到时代的弄潮儿们都尝过一遍以后,一个网红食品的生命周期也算是走到头了。

当然为了能更长时间地留下顾客,增加食客的“满足感”就成了很重要的一环。

就像是奶茶,“甜”就是它长久立身的重要因素。

而奶皮子糖葫芦大概也是想走这条路,至于能不能走下去,就要看市场的检验了。

结语

网红美食,某种意义上也是“注意力经济”的线下体现。

凭借创新的口感和附加的社交属性爆红,却也因为各种因素迅速冷却。

所以想要真正留下消费者,终究还是要靠品质和安全说话。

美食的意义是带来快乐,而不是损害健康。

理性打卡、适量食用,才是对待网红食品的正确方式。

部分参考资料:

奶皮子糖葫芦成今冬顶流!“糖化脸”的困扰也来了——新蓝网

壹点号·热评|奶皮子糖葫芦——每年冬天都会有一种食物突然爆火——齐鲁壹点

火爆全国!奶皮子糖葫芦你买过吗?——光明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美食   奶皮   糖葫芦   发文   受害者   网友   都会   糖分   食品   百元   黄牛   健康   情绪   价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