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管学习总不见效?原来是这三大误区在“捣乱”!

好多妈妈在盯着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经常会走进一些误区。她们花了好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呢,效果却不咋地,有时候甚至让情况变得更糟糕。说到底,就是妈妈们把管孩子学习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她们的做法往往都是凭感觉,有点简单粗暴。

一般来说,妈妈们在管孩子学习的时候,容易有这三种表现。

第一种,就是喜欢催。妈妈们老是会跟孩子说:“快点做作业,别磨蹭了!”可是,说了也不管用啊,孩子还是慢悠悠的。于是,妈妈们就开始不停地催,结果呢?孩子反而更磨蹭了。你想啊,孩子心里可能想:“反正妈妈会催我,我急啥?”这样一来,孩子就越来越不主动了。

第二种,就是喜欢干涉。要是催了没用,妈妈们就开始动手了。比如,孩子写的字不好看,妈妈就说:“擦掉,重写!”孩子想先做语文作业,妈妈又说:“不行,得先做数学,不然来不及!”这样一来,孩子就像个提线木偶,啥都得听妈妈的,自己一点主意都没有。时间长了,孩子就懒得思考了,反正妈妈会告诉我怎么做。

第三种,就是喜欢替代。有时候,妈妈们看到孩子做得不好,或者太慢了,就直接上手了。比如,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妈妈就坐在旁边,孩子一有点不会,妈妈就赶紧教他;孩子哪里不懂,妈妈就反复讲。妈妈们觉得这是辅导孩子学习,其实呢,这是在替代孩子思考。这样一来,孩子就越来越依赖妈妈了,自己不动脑筋,反正妈妈会帮我解决。

所以说,就是妈妈的这些催促、干涉和替代,才让孩子做作业拖拉、不爱动脑、不自觉,妈妈们肯定不服气。她们会说:“还不是因为他自己不自觉,我才催他、帮他的,怎么反倒成我的问题了?”这听起来有点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但其实,这只是妈妈们的本能反应。

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早上不起床,妈妈天天叫、天天催,结果孩子就习惯了,等着妈妈来叫。哪天妈妈睡过头了,孩子还会怪妈妈:“你怎么没叫我啊?”这就是人的正常心理,有依赖肯定就依赖了。催促孩子做作业,本质上也是一样的。

妈妈们都希望孩子能养成好习惯,能主动自觉地学习。但是,这些简单粗暴的做法,却把孩子推向了反面,造成了更大的问题。就是因为妈妈们把管孩子学习这件事看错了,想得太简单了。要是简单的提醒催促就能解决问题,那世界上就没有问题孩子了。

如果孩子只是几道题不会做,需要家长辅导一下,那属于技术活,得靠专业知识。但是,真正管孩子学习,是帮孩子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技术活。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按照要求,自己主动去做。就像在公司里,员工得按照要求把事情自主自觉地完成。管孩子学习这件事,也是一项管理工作,而且是一项特殊的管理工作。

做技术活得靠专业知识,做管理工作却得靠方法。当然,方法有没有用,那就得看管理者的本事了。所以,妈妈们在管孩子学习的时候,得多动动脑筋,别老是凭感觉来。得想想怎么帮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怎么让孩子自己主动去学习。这样,孩子才能越来越优秀,妈妈们也能越来越省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育儿   见效   误区   妈妈   孩子   简单   主动   技术活   管理工作   粗暴   喜欢   专业知识   脑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