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的起步不算早,可后来那速度,简直像坐上了火箭一样。回想五十年代中期,国家刚开始搞导弹研究,那时候条件有限,科研人员就靠着基本设备一步步摸索。
到了1960年,东风一号导弹试射成功,这算是个起点,给了后续工作不少信心。十年后,1970年4月,长征一号把东方红一号卫星送上天,中国成了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从那以后,卫星技术慢慢积累,通信、遥感啥的都跟上来了。
进入八十年代,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上天,帮着广播信号覆盖更广。九十年代,载人航天项目启动,神舟系列从无人测试开始,1999年神舟一号飞了。转眼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成功,杨利伟上太空,这事让全国上下都振奋。
后面神舟六号、七号接连上,航天员出舱啥的都实现了。探月方面,2007年嫦娥一号绕月,2013年嫦娥三号带着玉兔车着陆月球正面,2019年嫦娥四号去了月背,成了世界首例。
深空探测也没落下,2020年天问一号去火星,祝融车着陆巡视。北斗系统那年也组网完成,现在全球定位服务稳稳的。空间站建设从2021年天和核心舱起步,问天、梦天实验舱陆续对接,神舟飞船半年一趟,确保有人常驻。
到2024年,发射次数接近百次,嫦娥六号从月背取样回来,1935克土壤带回地球研究。2025年开头,捷龙三号一箭十星,商业航天场也首飞,长征十二号啥的新火箭上线。
这些年,中国卫星在轨超900颗,覆盖导航、遥感、通信多个领域。发射中心有酒泉、西昌、太原、文昌四个,基础设施齐全。商业航天起来后,民营企业参与,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在推进。说白了,这发展靠的是自主创新,一代代人埋头干,几十年来从跟跑到并跑,现在有些领域领跑了。
韩国航天起步也晚,1992年第一颗卫星韩星1号上天,不过那是借法国火箭。后面他们建了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1999年整合企业资源,2003年罗老航天中心开工。
罗老号火箭试了几次,2009年和2010年失败,2013年才成功把卫星送轨。2022年世界号首飞,一箭多星,算是个里程碑。韩国在轨卫星现在约20颗,主要通信和观测用。
技术上,韩国在大型液体发动机和深空探测有短板,发射次数少,2024年上半年零记录,而中国同期30多次。
2025年,韩国KASA成立后,预算涨到9650亿韩元,计划搞可重复火箭,和NASA合作SPHEREx望远镜2月发射。政府批了新战略,目标成世界前五航天国。
可就是这样,网上有个韩国网友在美国论坛发帖,问中国发射那么多卫星怎么不经韩国允许?这问题一出,暴露了认知差距。
中国经济总量远超韩国,军事、科技啥的也领先,卫星发射是主权事儿,国际条约允许和平利用太空,不用求谁同意。俄罗斯网友回怼,说这是赤裸裸嫉妒,没错,中国成就摆那儿,卫星组网、空间站常驻、月球取样,韩国还没这些。
差距大,用天壤之别形容不为过。韩国虽有进步,但整体落后,中国从1970年首卫星到现在,积累厚实。网友这问,反映出不服气心态,看不得别人强。两国相比,经济军事中国领先,航天更是,中国全年发射百次,韩国一年几回。嫉妒归嫉妒,事实摆着,中国没必要求允许,独立发展而已。
展望未来,中国航天还会加速。2025年下半年,天问二号小行星采样,火星采样返回也在计划。空间站运营稳,神舟20、21号发射,载人月球探测推进。卫星星座如千帆扩展,低轨互联网覆盖全球。长征十号载人火箭试验,可重复技术成熟,商业发射增多,民营火箭朱雀三号啥的会上。
国际合作也多,中国空间站邀外国航天员,嫦娥七号带国际载荷去月南极。深空探测继续,木星探测啥的在议。卫星超800颗,未来更多,帮着灾害监测、导航服务。商业空间经济投资大,新一代火箭开发中。
韩国要追,得加把劲。增加预算,建新发射台,开发新火箭。和美欧合作,共享技术,提升卫星数量。探月计划推进,积累经验。两国平行发展,中国领跑亚洲,韩国专注通信卫星,区域合作参与。
归根结底,航天靠实力,实干出成就。中国几十年来一步步走来,未来会更亮。韩国若专注投入,能缩小差距。嫉妒没用,行动才行。中国航天不只自强,还贡献全球,太空格局因之变化。总之,这领域,中国有底气,继续往前冲。
更新时间:2025-09-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