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大跌94%,三星芯片业务,被中国企业竞争懵了?

近日,三星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数据看似“平稳”,实则暗藏危机:销售额74.6万亿韩元(约38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7%,但营业利润仅4.7万亿韩元(约242亿元人民币),同比暴跌55%,创近六季新低。

利润“跳水”的罪魁祸首,是三星的半导体业务。作为核心板块,三星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第二季度收入27.9万亿韩元(约143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2%,但利润仅剩0.4万亿韩元(约20.6亿元人民币),同比暴跌93.8%。

简单说,收入没怎么降,利润却几乎“归零”——这背后,其实是三星为保市场不得不打的价格战。

具体来看,三星半导体业务主要分三块:NAND闪存、DRAM内存(含HBM)、芯片代工。而这三块,几乎全被中国芯片企业“竞争”懵圈了。

首先是NAND闪存。长江存储在中国市场的崛起,让三星被迫降价抢单。过去,三星NAND闪存凭技术优势占中国高端市场,但长江存储的国产NAND性能提升、成本更低,越来越多国内厂商转用国产。三星只能降价保份额,结果“销量没少,利润没了”。

其次是DRAM内存。长鑫存储主攻DRAM市场,直接冲击三星的中低端产品线。三星已公开表示要放弃DDR4市场,连DDR5也面临价格压力——为保住客户,不得不降价,导致“卖得越多,赚的越少”。

最惨的是芯片代工。中芯国际的崛起,让三星代工业务雪上加霜。2025年一季度数据,三星代工份额仅领先中芯国际1.7%,差距创历史新低。原本三星代工靠低价接单,现在中芯国际技术提升、成本更优,客户纷纷转单,三星代工业务“订单减少,价格还得往下压”。

可以说,三星这一季的困境,几乎是中国芯片企业“集体突围”的结果。过去,三星在存储、代工领域躺赚,靠技术垄断吃下大部分利润;如今,长江存储、长鑫存储、中芯国际等技术突破,让三星不得不以“利润换市场”——但市场保住了,利润却没了。

更关键的是,这种“低价保份额”的策略难以持续。中国芯片企业背靠本土市场,成本更低、响应更快,三星若继续降价,利润会进一步压缩;若不降价,份额可能被国产替代。

未来,三星的苦日子或许才刚开始。随着中国芯片企业技术持续突破,三星在存储、代工领域的“躺赚时代”已一去不返——如何在中国市场的“价格战”中平衡利润与份额,将是三星接下来最头疼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4

标签:科技   三星   中国企业   芯片   利润   竞争   业务   代工   韩元   中国   份额   市场   长江   闪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