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偶遇薇娅,才知道她把这件事做了这么久

这几年,乌镇戏剧节几乎成了每年秋天最有“人间烟火气”的文化盛会。戏剧人、观众、游客混在一起,漫步在古镇的石板路上,看戏、喝茶、聊天,偶尔还会遇到熟面孔。

今年我就在乌镇戏剧节上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本来开始还不太确认的,她穿得很简单,人又瘦又高,跟身边的团队成员聊着什么,看起来特别放松。

后来看了好几眼,才确定她就是薇娅。

我原本以为她是来戏剧节玩的,直到旁边有人告诉我,他们团队其实每年都在乌镇戏剧节做公益直播,所有收益都会捐给偏远地区的戏剧教育项目。

谦寻团队从2021年开始,每年都会在乌镇戏剧节期间开设一场特别的直播,但内容和带货完全无关。直播的收益会全额捐赠给偏远地区的戏剧教育项目,用于支持当地学校、青年创作者以及基层剧团的日常创作开支。

比如去年戏剧节的主题是“如磐”,谦寻的直播也恰好呼应了这个词。过去几年,他们邀请了黄磊、孟京辉等戏剧人参与直播对谈,让观众在刷手机时,也能听到一些关于创作、教育和表演的讨论。

除了大咖,还有从四川松潘、新疆、西藏,是戏剧教育帮扶项目的小朋友,他们第一次出远门来到乌镇,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舞台。

从数据上看,这种活动对谦寻的短期商业回报几乎可以忽略,但对行业的启发意义不小。过去几年,很多电商机构都在探索“直播+文化”的新形式,但多数停留在形式层面,而谦寻的做法是实打实把收益转化为支持机制,尤其是针对青年创作者群体。

这也许就是直播的意义,它让文化的边界被重新定义了。过去戏剧节是小众的,只有亲临现场的人才能参与;而现在,直播让它有了第二现场,观众可以在网上感受戏剧氛围,甚至被带动去了解幕后创作。

我后来翻了下资料,发现谦寻在公益领域做的事其实挺多的。除了戏剧节,他们还长期支持山区学校、女性创业、乡村非遗等项目。

有人说,公益做到最后,就是一种习惯,我觉得这句话放在薇娅团队身上挺合适的。在商业世界里,大多数人都追求短期回报,但他们似乎更愿意做一点“慢”的事。比如在戏剧节这样的场景中,用直播去讲文化、讲理想,哪怕没有直接收益,也要让这件事继续下去。


或许这就是一种互联网式的长期主义,没有太多宣传语,也不需要煽情的包装,只是每年固定的一场直播、一笔捐款、一些能被延续下去的小事。

在乌镇这样讲究“戏里戏外”的地方,这样的坚持本身,也算是一种独特的戏剧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娱乐   戏剧   收益   团队   项目   文化   公益   创作者   观众   松潘   偏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